開徵碳費臺中8萬廠商霧煞煞 市府輔導50家議員批消極

臺中市議員林昊佑指出,臺中有8萬家製造業,但市府一年僅輔導50家轉型,因應課徵碳費,杯水車薪。記者陳秋雲/攝影

環境部今年8月宣佈,將以2024年全年排碳量爲計費基礎,2025年開始繳納碳費。臺中市中小企業家約20萬家,其中製造業逾8萬家,業者反映對碳費問霧煞煞,但即將面臨衝擊。臺中市議員林昊佑說,市府編列經費一年只夠輔導50家企業,緩不濟急。副市長黃國榮說,以工具機業爲例,公會自發組成依產品分類的委員會,市府可搭配推動,放大效益。

歐盟和美國接連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清潔競爭法案」,中央也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碳定價時代來臨,臺灣2025年將先收取碳費。

去年6月,臺中市府爲邁向淨零碳排,經發局推動「529專案」,目標減碳5000萬噸,市府2大部門祭出9項措施,製程以金屬業碳排放最嚴重,減碳關鍵從「能源部門」及「製程部門」着手,並以金屬業爲主導。另市府永續低碳辦公室今年5月報告臺中市第二期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製造部門排碳量約佔全市64.74%,爲排放重點造成空氣污染物排放。市府要求廠商以更低碳、環保的方式生產。

林昊佑說,不少廠商向他反映,明年就要課徵碳費,但業者對相關政策是霧煞煞,臺中市不少中小企業以外銷爲主,而2026年歐盟也要課碳費,箭在弦上,讓廠商很焦慮,面對未知的衝擊,市府應負起責任善加輔導。

經發局長張峰源說,最主要還是碳稅,因歐盟2026就要實施收費,本地中小企業非常關切,今年是轉型期,市府編經費700萬,初步輔導50家業者。林昊佑說,臺中市製造業約8萬家,市府一年僅輔導千分之6,他認爲不夠積極。

副市長黃國榮說,他日前參加工具機業者聚會,瞭解業者爲因應,依產品成立不同的委員會,市府目前雖只輔導50家,但可跟各公會合作,公私協力,搭配輔導。經發局表示,明年增加經費,輔導更多家數轉型,另特登工廠的納管金也可用作輔導經費,加大輔導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