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鄉市場過年採買不打烊 備菜圍爐傳承味蕾記憶

▲雞肉牲禮是客家人另類的黑白大廚競技場,好不熱鬧。(圖片提供:溫士凱)

【文:溫士凱,攝影:田欣雲】

當飯鍋掀開的那一瞬間,白煙瀰漫中帶着清晰的糯米暖香。媽媽總是說:「你看看,這剛蒸好的糯米,是不是好美,好香啊!士凱,把那邊的托盤和白布拿過來,要讓這個糯米攤開來散散熱,涼一涼。」然後,就看見我們母子倆在廚房,你一言、我一語的忙活着。這樣的場景,年復一年地上演。在84歲的溫媽媽心中,製作客家紅糟是她對客家傳統最深的執着。對我來說,這更是一場關於家的儀式感。紅糟,是客家飲食文化中智慧的象徵,不僅讓祭祀後的雞鴨魚肉華麗轉身的重要魔法,更是媽媽年味記憶裡不可或缺的靈魂依戀。

▲溫家廚房是家人陪伴的場所,也是味蕾依戀的傳承所在。

▲溫媽媽對於客家紅糟的嚴謹,食材、時間和溫度等都馬虎不得。(圖片提供:溫士凱)

竹東市場 客鄉返家過年採買

每年的歲末,我總是習慣在農曆12月25日,客家人口中的「入年假」那天回到新竹竹東老家,陪媽媽一起迎接過年的忙碌。我們從市場採買到舅媽家制作客家粄食(年糕),再到準備祭拜用的衆多牲禮,祭伯公、拜祖先、拜天公,直到除夕夜守歲。這些充滿年味的忙碌,對我來說,從來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幸福。因爲,有年味的陪伴,纔是最美好的滿足啊!溫家人的除夕圍爐,總少不了十道菜的餐桌陣容,那是代表十全十美的年夜飯傳統。幸運的是,老家的竹東市場在過年期間並不打烊,少了囤積年菜食材的困擾,隨時都能採買最新鮮的食材,爲餐桌增添豐富的美味。

▲竹東市場是臺灣客家文化的代表市場。

▲市場裡的客家鹹菜(酸菜),是小農從古法手工製作。

▲竹東市場過年不打烊,讓主婦們免去囤積食材的麻煩。

溫媽媽總說:「過年要有年味,沒有年味,過年就沒意思了。」爲了守住這份年味,她每年都親手製作紅糟,從選糯米、備紅曲,到蒸米飯、發酵,每一個步驟都不馬虎,也不能偷吃步。等過年時取出來使用開甕的那一刻,那紅糟香氣四溢,整個廚房瞬間被溫暖包圍了,好生歡喜。說真的,這碗紅糟對母親來說並不是單純的年節料理,而是一種家的記憶與文化的執念。它是年味,是外公傳承下來的味蕾記憶和手感,更是家的靈魂。

▲溫家的客家粄食,從不假手他人,一切依循古法手工製作。(圖片提供:溫士凱)

溫家人年夜飯 味覺文化傳承

在屬於溫家的年夜飯菜單裡,傳統的客家滋味佔據了重要地位。幾道經典的溫媽媽招牌菜總能勾起大家的期待。像是紅糟肉不可取代的文化滋味,滷豬腳的濃郁香氣,象徵長壽的長年菜,還有鹹香滿溢的炒客家鹹菜(酸菜)、鹹豬肉和香腸雙拼盤,以及步步高昇的客家粄食(年糕)。而那道四點金的雞肉盤佐客家桔醬,更是桌心的視覺與味覺焦點。除了客家紅糟,溫媽媽另一道拿手好菜則是「滷豬腳」。她總是親力親爲,要在熟悉的豬肉攤提前訂製好新鮮的黑豬肉豬腳,反覆仔細處理乾淨,經過汆燙並去除雜質,再用純米酒去慢火燉煮,直接半小時豬腳開始軟爛時,加入大蒜、辣椒和醬油,上色、上味,皮Q肉軟還保有彈性。溫媽媽總說:「客家人的料理就是要簡單和實在,不能亂加調味料和摻水。而吃到真正的原味,也才能懂得感謝食材的真實味道,和尊重豬隻貢獻的意義,這跟做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溫媽媽的客家滷豬腳,硬頸堅持黑豬肉且不加一滴水,口感Q彈超美味。

▲農曆12月25日起就要動手做客家粄食,蘿蔔也是溫舅媽親手栽種的。(圖片提供:溫士凱)

▲傳承溫家客家滋味,邊做邊學是文化王道。

▲客家紅糟是飲食文化重要意象,也是保存食物的最佳幫手。

而家人們最愛的「客家炒鹹菜」,則是外公外婆留給溫媽媽最單純美好的味蕾依戀;然而對我來說,則因旅途多了新的意義。那是一次在貴州旅遊時,品嚐了當地的炒湯圓,靈機一動,回家後與媽媽交流研發出「客家鹹菜炒湯圓」。那鹹菜的微酸帶鹹香,搭配炸湯圓外酥內軟的口感,再咬下後流瀉的甜蜜芝麻餡,層次豐富,滋味滿滿。整個轉折又轉折的驚喜,贏得家人的讚賞,成爲年菜桌上象徵團圓圓滿的新寵兒。

▲旅遊的緣份和巧思,讓客家鹹菜和湯圓華麗大變身。

▲客家土雞佐桔醬,是北臺灣客家年菜最具代表性的桌心菜。(圖片提供:溫士凱)

伯公廟拜拜 與神明話家常

溫媽媽常說,時代再怎麼變,有些事就是不能丟。紅糟的香氣,是她兒時與外公外婆共同釀製的記憶;滷豬腳的鹹香,是嫁進溫家後用雙手建立的味道;而客家鹹菜炒湯圓,則是她與我共同創造的新圓滿幸福。這些對於年味的依戀,不只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代代人共同編織的文化紋理。

此外,就如同過年前也一定要到「伯公廟」拜拜,不僅僅只是感謝伯公這一年來的照顧,更要像是對待自家長輩一般,緩緩訴說這一年來的那些大小事。這樣由文化脈絡衍生出來的生活年味,和飯桌上那一道道不可取代的佳餚滋味,是一條情感的線索,牽引着我和家人們的凝聚力。而我們每個人,也都在媽媽手中的年味裡找到了家的依戀,更在她執着的味道里深刻地體現到了文化的根。我想,這就是年味的真諦吧!它帶着我們與家、與文化、與記憶緊緊相連,成爲心中最深的依戀。

▲客家守護神「伯公」,就是土地公,也是客家人最重視的親民神紙。

▲初一十五和過年前祭祀伯公,是客家人最虔誠的生活文化儀式。(圖片提供:溫士凱)

行遍天下 走訪臺灣美景

追蹤更多旅遊新訊《行遍天下旅遊網》

想知道更多旅遊美食資訊,請追蹤按贊「udn走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