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科部接力合作追蹤大腸直腸癌 病人提早恢復正常作息

奇美醫院外科部長田宇峰(左一),率領醫療團隊病理中心部長李健逢(右一)、一般及消化系外科醫師周家麟(右二)及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秉欣(左二),提供黃先生優質整合醫療。(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大腸直腸癌仍爲國人癌症發生率第1位,癌症死亡率第3位,大腸癌造成腸道完全的阻塞,以往必須立刻安排腸造口手術,緩解腹痛、腹脹的腸阻塞症狀,避免腸道破裂導致腹膜炎,奇美醫學中心,採取跨科部醫療團隊分工接力合作的整合方式利用大腸支架手術,如同「打通隧道」般,讓腫瘤不再堵住腸道,解決排便問題

一般及消化系外科醫師周家麟舉案例指出,一名39歲黃先生,高168公分體重120公斤,106年2月因腹脹、一週沒有解便,前往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檢查發現在乙狀結腸處有一腫瘤造成腸道完全阻塞。

▲利用大腸支架手術,如同「打通隧道」般,讓腫瘤不再堵住腸道,解決排便問題。(圖/記者林悅翻攝)

經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周家麟建議,採用大腸鏡支架置入術,避免腸造口手術,腸道阻塞的症狀立刻獲得緩解,10天后接受腹腔鏡大腸切除手術,切除大腸腫瘤病竈,術後病理診斷爲大腸癌第3期,除了接受輔助性化療外,並接受血液循環腫瘤細胞監測,目前病人黃先生的病情已在穩定恢復中,也已順利回職場工作

臨牀上,許多大腸直腸癌病人,十分抗拒裝人工肛門,擔心人工肛門產生側漏、異味,造成社交上的不便,特別對於肥胖BMI高達42.5的病人來說,腸造口手術要將腸道由肥厚的皮下脂肪層拉出,勢必要拉大手術傷口,術後傷口感染產生併發症的機會高,也會延誤病人後續腫瘤切除的時間

奇美醫學中心針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追蹤,已採取跨科部醫療團隊分工接力合作的整合方式,首先由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秉欣利用大腸支架手術,以內視鏡方式將腸壁先撐開、再放支架,如同「打通隧道」般,讓腫瘤不再堵住腸道,手術時間約1小時,術後即可解決排便問題。

微創腹腔鏡手術,病人可以較小的皮膚傷口完成傳統大腸癌的根治手術,減少疼痛、加快術後功能恢復,並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作息。(圖/記者林悅翻攝)

接着由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周家麟接手,安排微創腹腔鏡手術,過去大腸直腸癌以傳統剖腹手術爲主,傷口較大,約20到30公分,有術後疼痛、復原時間長及感染等問題,傷口恢復約需10到14天,且出血量機率較高,使用止痛藥情形較爲頻繁。

至於微創腹腔鏡手術,外科醫師藉由皮膚上數個0.5至1公分的切口,將腹腔鏡和其他更小、更精密的外科工具伸入腹腔中進行手術。病人可以較小的皮膚傷口完成傳統大腸癌的根治手術,減少疼痛、加快術後功能恢復,並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作息。

大腸直腸癌普遍認爲是與後天飲食及環境有關,而對於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羣,大腸癌並非好發的年齡層,容易忽略大腸癌症狀警訊,例如解血便常以爲是痔瘡出血,而掉以輕心,導致年輕的大腸癌病人確診時期別多已是後期,也導致預後並不理想

最後再由病理中心部長李健逢所引進的精準醫學,使用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監測,對於大腸直腸癌復發的高危險族羣,提供更靈敏更能提早偵測腫瘤復發的追蹤。

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周家麟表示,隨着醫學的進步,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更是日新月異,奇美醫學中心藉由跨科部團隊垂直整合,提供大腸直腸癌病人,更先進、精準的醫療,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作息,甚至順利返回職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