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生技美麗力量 引領社會正能量
文/李泰宏
從國中老師轉行創立生技公司,關鍵是因爲自己之前身體狀況不佳,最後是藉由酵素找回健康,因此萬寶祿生技董事長林淑惠所堅持的理念,就是要讓病人不會因爲爲了治病,而必須忍受西藥所帶來的副作用。言談間,那種助人獲得健康的氛圍滿溢不散。
林淑惠指出,日本早從數十年之前就開始研究酵素對人體的好處,近年來歐洲也掀起一股使用酵素的風潮,簡單來說,酵素就是有助於人體活動的物質,可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堪稱是二十一世紀最新的養生方法。而臺灣特有的藥草是發展酵素產業最大的優勢。
林淑惠以親身經歷爲例,因爲自己曾經病痛纏身,不僅身心受創,生活品質更是大受影響,甚至讓她一度認爲自己恐怕過不了這個人生難關,不過酵素將她拉出困境、重拾健康。林淑惠決定放棄穩定的教職,開始切入酵素的產銷,並在2000年創立了「One Power萬寶祿生技」,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酵素的好處,進而享有健康人生。
林淑惠表示,事實上,酵素一直廣泛存在於人體各個器官與組織,原本就具有調節保健的功能。不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還有濫用抗生素等藥物與外在環境嚴重污染等問題,阻礙了體內酵素的製造。而且,酵素本身因爲容易受高溫或油炸等破壞,所以不易從飲食中攝取。因此,透過體外補充酵素,就顯得格外重要。
爲了讓生產出的酵素能有最佳功效,林淑惠不僅親身前往產地觀看農產品的栽種狀況,而且堅持所有原料一定要用臺灣本土的農產品。林淑惠指出,無論是蔬菜、水果、草藥的種類、數量,臺灣都比其他國家豐富,更應該善用本身的優勢。即使公司的事業版圖已擴展到海外,林淑惠仍堅持先在臺灣擴廠,未來海外的訂單增加後才考慮與當地企業合作建廠。
林淑惠說,酵素產業是利人利己的事業,不僅她個人的健康是因爲酵素而好轉,連她的父母及小孩也都愛用酵素。相較之前食安風暴時,企業老闆反而不敢用自家產品,林淑惠一家可說是酵素的最佳代言人。林淑惠強調,全世界一講到紅酒就會想到法國,她投入生技產業的目標,就是因爲以後當大家提到酵素的時候,就會想到臺灣,讓臺灣成爲酵素的代名詞。
林淑惠指出,臺灣最大的優勢在於整體環境相當適合發展中草藥產業,這也是萬寶祿集團之所以會切入植物新藥的緣由,因爲能夠掌握原料,才能永續發展,而且這些植物新藥對於慢性病相當有助益,不但可以治病,長期服用也不會有副作用,可說是一舉多得。
林淑惠認爲,臺灣要發展植物新藥,就必須要從原料生產、製藥及銷售一條龍,而爲了讓消費者有更好的植物新藥可以使用,萬寶祿也跟中央研究院、財團法人生技中心等單位進行技術移轉,以加速產品的商品化速度。
林淑惠表示,她經營事業向來以「善」爲核心價值,各項產品從研發到製造,都是由善念轉化爲善行,植物新藥更是着重高產值、高成長率的癌症、自體免疫及疼痛病用藥等領域,並從人類長時間使用的藥用植物着手,透過具有充分文獻資料予以佐證,將可望縮短藥物開發時程,提早植物新藥的上市時間,以實現增進人類健康與社會福祉的目標。
除了安全、安心的酵素外,林淑惠指出,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因爲能夠真正幫助消費者改善健康,而企業爲了要永續經營發展,就必須要對環境更友善,研發無毒、無污染的原料及產品,讓土地不再受到傷害,農民在耕作時,也不會因爲噴灑農藥而造成肝、肺傷害。林淑惠說,讓農民有收益、對土地有利,是企業必須要做到的,換言之,參與者健康、收入提升及發揮善行,就是萬寶祿的企業DNA。
因爲祖父是務農出身,林淑惠能深刻感受到農民費盡心力所種出來的產品,卻沒有通路銷售,就算有通路,還是可能被剝削的辛酸與辛苦,因此,如果可以把酵素變成臺灣的一項特色產業,就能將臺灣的農產品,透過生物科技,提升爲醫療級的高價值經濟作物,以後企業跟農民之間就可以透過契作的模式,進行計劃性的農業生產,進而全面發展臺灣的保健食品產業,再將這些優質產品銷往國外,造福所有大衆。
林淑惠進一步強調,企業是取之於社會,當然也要用之於社會,萬寶祿爲了力行企業社會責任,未來願意捐出30%的企業盈餘作爲公益基金,從自己公司做起,拋磚引玉,讓社會能夠更美好。(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860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