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任壓力與歷史定位皆有違「中庸」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見《中庸》﹞,因此「中」即是不感情用事,客觀的意思。然而,「中庸」的實踐者是否必然冷酷無情呢?當然不是,「中庸」的目的是判斷是非,故必基於某種價值觀,否則無是非可言,而孔子的價值觀是「仁」,因此,孔子說的「中庸」,是以仁爲前提的,自非冷酷無情。馬總統第一任「連任壓力」之說,表示他「有所懼」,第二任「追求歷史定位」之說,表示他「有所偏好」,兩者皆屬「感情用事」,且與仁無關,因此不夠客觀,有違「中庸」。「有所懼」令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見《大學》﹞,缺失是,該爲而不爲;「有所偏好」令人「好而不知其惡」﹝見《大學》﹞,缺失是,不該爲而爲。筆者覺得,馬第一任的改革太少正是緣於「連任壓力」,此任無此壓力,改革比較積極,但若馬汲汲於「歷史定位」,恐怕會看不清事物的本末,而亂了優先次序。筆者支持改革,但不在其位,只能提醒改革者一些原則性的問題。
●作者葛壽農,臺北,網路作家,退休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工程科學博士主修作業研究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