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複合體決定川普對臺政策
(圖/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的卸任演說中,提醒美國正在面臨寡頭政治對民主的威脅,並仿效前總統艾森豪在卸任前警告「軍事工業複合體」帶來的危險,指出如今美國則面臨「科技工業複合體」的危險。拜登此番言論的聽衆固然以美國國內民衆爲主,但同樣是對臺灣的強烈提醒。
有趣的是,就在拜登發表卸任演說同天,美國候任國務卿盧比歐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繼續支持武裝臺灣的「豪豬戰略」,強調要讓北京認爲侵臺代價太高,並暗示習近平任內必定要解決臺灣問題。盧比歐對臺海現狀、情勢走向及堅持「豪豬戰略」的看法,恰恰代表了美國傳統戰略圈及基於「軍工複合體」核心利益的思維邏輯。
因此,一邊是拜登口中以馬斯克爲統領的「科工複合體」,另一邊是共和黨傳統力量的「軍工複合體」,這兩大複合體已成爲決定川普政府對臺政策,及未來4年臺海情勢最重要的兩大變項。兩者究竟是相互制衡還是相互協力,最終要取決於川普對美中關係的看法與規畫。
若從理性角度思考,無論是「科工複合體」還是「軍工複合體」,兩者都認爲美國應在技術領域對中國保持穩定優勢,都支持對中國高科技產業進行限制、封鎖與激烈競爭。因此,作爲現階段仍掌握半導體核心科技的臺灣,目前還能獲得兩大複合體的支持。但區別在於,「科工複合體」對市場經濟的考量要明顯高於「軍工複合體」。
換言之,巨大中國市場仍是美國科技巨頭所垂涎,也會傾向認爲只要確保中國先進科技受控,科技產業仍然可連結美中臺三方,併產生巨大經濟紅利,故「科工複合體」或許樂見兩岸達成「中程協議」,而「軍工複合體」不僅完全不在乎、不認同這一點,甚至會認爲,在打造臺灣作爲豪豬的背景下,高科技產業必須從臺灣轉移,否則一旦臺海開戰,整個西方世界都會陷入被動。這也是拜登政府任內,美方敦促臺積電加強全球化投資的最主要原因。
巧合的是,大陸的美國問題學者、復旦大學教授趙明昊近日發表文章認爲,川普時代的美國對外政策,將從「軍工複合體」轉型爲「技術─安全複合體」,進而成爲美國維護霸權的關鍵支撐。可見,趙明昊認爲兩大複合體合流的機率更大,但最終走向如何,還要透過川普上任後,美中交手動態過程中才能逐漸明朗。
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在以哈停火協議達成、俄烏也有望止戰的背景下,「軍工複合體」在未來4年的焦點必然對準臺海。因此,盧比歐所認同的「豪豬戰略」絕對不會踩煞車,但在「科工複合體」的影響下,川普向賴清德政府施加與北京促談的壓力也不會減弱。(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