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平臺灣現代版畫先驅

廖修平,《東方節(A)》,壓克力金箔畫布,2014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廖修平,《福》,2015年。(長歌藝術提供)

廖修平,《鹿港文物館》,油彩、畫布,115×162cm,1963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廖修平曾說:「選擇了藝術,這是一條孤獨漫長的道路,沒有捷徑,要以堅毅的信念,懷抱熱情及理想,持續不斷的走下去。」

有「臺灣現代版畫推動者」與「版畫師傅」美譽的廖修平是臺灣版畫藝術的導師,放眼當代臺灣藝術家當中也是極少數具有國際觀、兼具理論與實務、及充滿創新及熱情的藝術大師

戰後第一位臺入選日展

1936年出生的廖修平,幼時住在於龍山寺附近,15歲開始習畫,啓蒙於吳棟材張萬傳。進入師範大學藝術系後跟隨廖繼春傅心畬、黃君璧及林玉山等國內藝術巨匠紮根,課後還在吳棟材的引薦下前往前輩畫家李石畫室學習及至楊三郎處觀摩,可謂是集衆家當代大師之長,兼中西藝術之源。後廖修平決定專精於油畫,於是李石樵及廖繼春就成爲他傾力吸吮養分的來源。

師範大學畢業後受李廖的影響,1962年在經深思熟慮後考進了日本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所。同年以《臺灣小鎮-淡水》入選日本美術大展,成爲戰後臺灣入選日展的第一人,更於1964年於東京造型畫廊舉辦首次個展旅日求學期間他開始接觸西方重量級繪畫名家,如夏卡爾、畢卡索、達利等人的作品,尤其被他們的版畫創作深深吸引着,也嘗試在版畫上的進行創作。

發展出獨特的東方美學

1965年廖修平轉往歐洲進入巴黎美術學院油畫教室,受教於夏士德教授,同時加入海特教授主持的「版畫17工作室」學習學習一版多色凹凸法的金屬版畫技術。1968年轉赴紐約進入美國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專研版畫藝術的「拼版法」。在東西方文化薈萃的碰撞中,加上當時世界潮流吹起一股抽象風潮,讓也不斷反思與沉澱,到底自己的文化風格與根源是什麼?經過無數次的自我交戰,廖修平愈來愈清晰的發現,埋藏心靈深處那些兒時的生活畫面躍然而出,

艋舺熱鬧的節慶活動、龍山寺精美的廟宇紋飾,這些不就是他心中最美、最真的家鄉嗎?從以一版多色的技巧來表現廟宇的特色與層次,到運用結合照相製版絲網版技術,在在顯示他獨特又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創作色彩。

關注生活的土地庶民

蕭瓊瑞教授曾說:「廖修平的藝術擅於取材文化的符號,以別具新意的構成,加上繪畫、版印,乃至浮雕、立雕的多元媒材木山處理,給人一種極精緻典雅的視覺感受,並引發深沉的哲思與聯想。」廖仁義教授認爲:「廖修平的創作歷程,沉默而溫暖地關注着生活周遭的土地,從庶民日常生活中找到藝術元素,透過專業而嚴謹的藝術媒材與技法,創造出一件件充滿視覺美感與文化價值的藝術作品。他讓樸素變得高貴,讓平凡變得莊嚴。」凡此在在顯示廖修平在藝術上的修爲己可稱爲爲全方位的藝術大師。

1973年,應母校邀約廖修平返臺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成爲推動臺灣現代版畫運動的先驅。1977年到2002年,他陸續前往改名爲筑波大學的日本母校,設立版畫工作室及回到紐約任教於西東大學並持續藝術創作,直到2002年方返臺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等校,作育英才無數。

廖修平的藝術成就聞名國際,不但曾在法國藝術之家、美國邁阿密現代美術館、比利時烈日市立現代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日本立松濤美術館等地舉辦個展,其作品更被典藏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40餘座國際知名美術館。他是臺灣現代藝術的先驅者開創者,更是臺灣美術史上推動現代版畫重要的拓荒者

藝術典藏圈【快來加入粉絲團按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