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大陸不會重蹈日式經濟蕭條

在全球關注大陸產能過剩問題與經濟發展前景之際,香港南華早報昨天刊登北京大學教授、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專訪。林毅夫不認同大陸將重蹈日本經濟停滯覆轍,認爲大陸的產業政策對於推動創新、避免日本式的蕭條至關重要。

觀察者網引據南早報導,過去,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理論,建議發展中國家在建立和優化其工業基礎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被廣泛認爲在過去十年中影響了北京的經濟政策。在此次專訪中,他持續強調產業政策對大陸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性。

林毅夫表示,經濟發展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需要研發。任何經濟體要發展,都必須讓市場發揮作用,給予企業家足夠的激勵,也要發揮政府的作用,克服企業家自己無法解決的市場失靈。 他點出,產業政策便是其中一種工具。

他接着指出,大陸在新興產業有四大優勢。包含擁有許多熟練新技術的工人,能實現規模經濟的巨大國內市場,擁有良好製造業生態系統,以及有產業政策。大陸在產業升級方面仍有許多後發優勢,並正與已開發國家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產業上站在同一起跑線。

林毅夫說,日本經濟發展的停滯不前,是因爲日本聽信美國聲稱「產業政策是錯誤的」,放棄了產業政策來孵化新的產業,但大陸不會這樣做,所以大陸會繼續發展。

然而,大陸新興產業的產業政策正受到國際關切,例如電動車即面臨「產能過剩」的質疑,另外也有人擔心配置不當、浪費或過度投資。

林毅夫迴應,儘管產業政策一直被認爲是錯誤的,但沒有任何一個已開發國家能夠在沒有產業政策的情況下保持其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如果政府不支持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就會停滯不前,「這本質上是產業政策」。

他並稱,美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各種技術和產業的基礎研究,其實在早期都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然而發展中國家卻被告知「不能將產業政策用於支持基礎研究之外的任何事情」,是被洗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