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海地總統遇刺身亡 美方難逃干係?
直新聞:海地總統若弗內爾·莫伊茲在私人寓所中遭襲身亡。你認爲,導致這一事件的深層次原因究竟是什麼?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以來,海地這個國家在政治上,各大政治派別內鬥相當激烈,貪污腐敗非常嚴重,經濟發展上則極爲落後,長期以來依賴美國還有臺灣地區的外援,民生上,全國1100萬人口中有41%生活在貧困當中,尤其是去年以來的新冠疫情,更是加重了海地的食品短缺與人道主義危機。用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的話來說就是,海地是一個治理幾近失敗的國家。
然而,這些雖然會導致海地政局搖搖欲墜,但尚不至於導致政局的徹底動盪,尤其是不至於導致總統莫伊茲被刺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海地政局賴以穩定的根本也就是所謂的憲政共識遭到了破壞。
事情的起因是,2015年10月,莫伊茲參與海地總統大選,並在第一輪選舉中勝出。按理,他應該於2016年2月就任海地總統。但是,由於這場選舉出現了大規模的舞弊與欺詐現象,選舉結果被宣佈作廢。於是,在2016年11月,海地又舉行了第二輪選舉,結果仍然是莫伊茲勝出。不過,由於選舉結果出現爭議,也就導致了莫伊茲的實際任期被壓縮了一年。
根據海地憲法的規定,雖然因爲選舉爭議而導致莫伊茲的任期縮短了,但莫伊茲的實際任期仍然應該從2016年2月算起。海地反對派據此認爲,莫伊茲應於今年2月結束任期下臺。但莫伊茲則認爲,這樣對他不公平,他的任期應該自動延長一年,到明年的2月份。
不僅如此,莫伊茲還解散了國會,並且沒有準備重新選舉國會的打算,同時還準備修改憲法,取消總理一職,以賦予自己更多的權力。而這些行爲,不僅破壞了海地政局穩定的最後一道防線,而且,由於沒有了選舉和政權更替,也讓海地的反對派看不到了希望。於是,絕望就逼出了絕地反擊,刺殺總統悲劇就此出現了。
值得注意的是,莫伊茲遇刺之後,海地總理約瑟夫立即宣佈了全國進入戒嚴狀態,並表示國家警察和武裝部隊已經控制住了局勢。不過我認爲,這種刺刀與槍口下的海地政局穩定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中國有句俗話叫,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海地要恢復真正的穩定,必須要恢復遭到破壞的憲政共識。用聯合國秘書長海地事務特別代表的話來說就是,“只有迅速舉行可信、透明和參與性的選舉才能實現民主更新,才能爲海地提供克服長期政治危機的機會,使該國重返可持續發展之路。”
直新聞:根據美國媒體《邁阿密先驅報》的報道,刺殺海地總統莫伊茲的嫌疑人自稱是美國緝毒局的特工。這是不是意味着,美方難以撇清跟這次刺殺行動的干係?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據法新社的最新消息,涉嫌暗殺海地總統莫伊茲的嫌疑人已經被刑事拘留。這也就意味着,誰是幕後的真正凶手,很快就可以水落石出。
不過,從常識與邏輯來推斷,我認爲,犯罪嫌疑人越是自稱是美國緝毒局的特工,那這件事情反而越不可能是美國乾的。假如這件事情真的是美國乾的,那美國一定會做得非常乾淨不留痕跡。沒有那麼愚蠢的美國緝毒局特工,一邊暗中刺殺別國的總統,還一邊嚷嚷得滿世界都知道。因此,這些刺客十有八九是打着美國緝毒局特工的名號在幹壞事。因爲拿着美國的虎皮來做大旗,可以有效減少刺殺行動中遇到的阻力,甚至連莫伊茲的保鏢都不敢輕舉妄動。這就叫做欲蓋彌彰。
除此之外,我認爲,美國不會去刺殺莫伊茲還有另外一個理由,那就是,雖然莫伊茲被海地的反對派指控爲是在準備搞獨裁,但是,由於海地總統莫伊茲在事關美洲地區的許多重大事情上,尤其是在反對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的問題上,是跟美國保持高度一致的,所以莫伊茲的所謂獨裁行爲,是獲得了美國的支持與背書的。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2月份曾經表示,莫伊茲的實際任期可以做到2022年2月份,而不是今年2月份。所以我們看到,在莫伊茲遇刺之後,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立即表示,“這是一場可怕的悲劇”和“一件可怕的罪行”,並稱美國爲海地遭受的損失感到抱歉,將爲海地提供任何需要的幫助。同時,在刺殺行動中身負重傷的莫伊茲的夫人,也已經轉到美國去接受治療了。
不過,我認爲,美國刺殺莫伊茲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是,美方卻應該爲今天海地的亂局承擔責任。衆所周知,1915年,在當時“門羅主義”政策的推動下,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趁海地動亂,派兵佔領了當地,拉開了華府長期干涉海地政局的序幕。但是,美國長期在海地推動美式民主,卻不僅沒有讓海地的政治經濟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反而使得海地丟掉了安全與秩序,使得海地的獨裁統治者先後登場,軍事政變頻繁發生。
直新聞:我們知道,海地並沒有跟中國大陸建交,而是跟臺灣維持了所謂的“邦交”關係。你認爲,這次刺殺行動有可能會改變這一局面嗎?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爲,雖然海地發生了總統遇刺事件,政局有可能會陷入到動盪當中,但從當前情勢來看,海地跟臺灣“斷交”轉而跟中國大陸建交的可能性還是不大。這背後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爲美國對海地政治、經濟、社會以及軍事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而且海地對美國的依賴將會是持續性的。
在這種情況下,海地無論是誰上臺,都不太可能忤逆美國的意志跟中國大陸建交。所以我們看到,海地與臺灣當局不僅維持了六十五年的所謂“邦交”,而且這些年來,海地是在國際場合支持臺灣最爲激進的國家之一。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話說得太過絕對。這些年來,中國大陸也是在積極向海地當局伸出橄欖枝,包括不計海地與臺灣“建交”的前嫌,積極參與海地的維和與地震災後重建工作。因此,假如海地政局接下來陷入了長期的動盪,而美國與臺灣的援助又跟不上,那不排除未來的海地政府就會轉而倒向中國大陸一邊。
作者:劉和平,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