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刺激計劃受矚 專家:成敗恐左右亞洲經濟體發展

亞洲經濟體都在密切關注,北京的經濟刺激計劃能否奏效。 (摘自中新社)

中國政府在近期提出一攬子計劃希望來提振消費、房地產和民營經濟,而亞洲經濟體都在密切關注,北京的經濟刺激計劃能否奏效;過去30年來,中國一直是地區經濟增長引擎,倘若上述方案不能成功,後果將波及整個亞洲。而眼下正是亞洲經濟步入穩固階段之時。

《華爾街日報》15日報導,分析師表示,對於亞洲經濟體而言,問題並不在於中國能否實現經濟增長目標,而是在於中國經濟究竟是穩定增長還是進一步放緩。野村證券(Nomura)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就坦言:「中國刺激措施的方式很重要。」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經濟學家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表示,亞洲其他國家真正想要看到的是針對中國經濟結構性挑戰的支持舉措,而不是通過「糖衣炮彈」式的刺激措施來實現5%的年增長率。

克魯斯稱,在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間實現更好的預算責任平衡、爲房地產價格託底以及確保家庭的消費信心。這種需求側刺激可以確保中國繼續從亞洲地區進口商品,並降低關稅或全球衝擊等因素導致中國經濟偏離軌道的風險。

野村證券表示,如果中國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亞洲獲得的裨益可能會減少;然而,如果制定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財政刺激措施,例如直接爲預售房和延期的住宅項目提供資金以刺激投資,那麼則可能會擴大亞洲的出口復甦並推高大宗商品價格。

報導稱,另一個判斷中國政策成敗得失在亞洲有何影響的角度是金融市場。過去幾周與政策公告相關的股市劇烈波動凸顯出,投資者高度緊張,而這種情緒又恰恰很容易蔓延至不同地區。

但報導也認爲,儘管中國的決策顯然會對境外產生影響,但亞洲各經濟體已經可以設法緩解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影響。

馬銀行投資銀行(Maybank Investment Banking Group)經濟學家Erica Tay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國的經濟增速卻超出預期。印尼國內需求強勁,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由科技驅動的出口繁榮;多個市場的外商直接投資回升也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