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在第三地? 陸學者:意義將降低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北京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說,兩岸領導人會面不宜在第三地舉行,因爲這會降低會面的意義

香港文匯報》25日刊登對劉震濤的專訪,他在訪問中做出上述表示。據報導,劉震濤曾經擔任國臺辦經濟局局長海協會副會長任職期間經常前往福建,也因此有不少機會時任福州市市委書記習近平交換意見。

對於當下的兩岸關係,劉震濤認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思路,更爲務實且動感情。「習近平在多次談話中,都是平等、親切、談家常作風,是容易被百姓接受的,這樣的思路是正確的。」

▲▼馬政府期盼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這樣的國際場合,讓馬英九(上)與習近平(下)會面,但大陸方面不認同。(圖/資料照)

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劉震濤始終堅持是兩岸的事情,是中國人內部的事情,沒必要到國際場合。「有人提出,汪辜會談就是選擇在第三地見的。但是那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無奈之舉,面對兩岸積累了數十年的『厚厚冰層』,安排在兩岸任何一地或是當時尚未迴歸的香港、澳門,都是無法接受的。」

劉震濤說,如果將「馬習會」安排在第三地進行的話,就會降低會面的意義,因爲畢竟不是在中國的領土上談的。

他並指出,兩岸必須深入思考、衡量「馬習會」的利弊。「再有想像力,也不能超越『一中框架,如果在這個問題突破不了,就意味着時機不成熟,在這樣的情形見面,未必能帶來加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