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心中的接班人?
一般說到馬英九,就會連想到「哈佛大學博士」與「英俊的外表」。其實馬英九的個人能力應該是好的,不會差,不然他不會被蔣經國看中擔任他的英語翻譯,也不會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陸委會副主委、法務部長(連戰任行政院長)、1998年打敗陳水扁擔任臺北市長,再於2008年大選打敗民進黨的謝長廷當選總統,2012年連任。
馬英九執政至今已經5年多,但臺灣社會內部與國民黨部份人士普遍對馬英九的用人方法採取不信任態度,也把指責與批判的矛頭指向認爲他只重親親,無法海納百川。不管外界如何批評,馬英九必須在未來連任國民黨黨主席後,把「接班人」秀出來,否則2014年「七合一」大選以及2016年大選國民黨面對民進黨將有一番苦戰。
而探討馬英九心中的接班人,則應該先探討馬英九如何選人用人?主要有「二大至上」:
第一,學歷至上
馬英九選人基本上是有博士學位,更要是名校出身。這是馬英九用人的原則之一。因爲這個想法是無論任何人在何種位置,只要他的學歷高一定出衆,都是可以輕鬆任之。無論誰有多大的戰功,帶給組織多高的貢獻,沒有高學歷,都會被將會被人替代或根本不用。
任何的領導上任時是極度重用自己的嫡系人馬,以免大權旁落。其實這是正常的狀況,不然,如何成事?2005年馬英九開始第一次參選總統並由金溥聰帶出的子弟兵如蘇俊賓、王鬱琦、羅智強等人,自然成爲馬英九最核心的競選團隊中心;再加上長期提供馬英九良性建言與獻策的學者專家如高朗、陳長文等人,構建成一股嫡系人馬圍繞在馬英九身旁提供最信賴的襄助與得到馬英九的高度信任,形成牢不可破外人難進的政治中心。當然他們的學歷也是非常驚人。
那馬英九心中的接班人到底是誰?
第一、不可能是金浦聰
外界都常說金浦聰如何替馬英九運用權力,但這權力沒有馬英九的事先認可恐怕不是那樣容易施行。金浦聰至多是出策略,拍板定案的自然是馬英九,再加上外界多對金浦聰的權術頗多批評,馬英九應該深知金浦聰難以繼任接班人,而金浦聰在2016年馬英九下臺後,還是會回到學術界在政見神隱,不再出現政治江湖。
第二、吳敦義領跑
目前位居副總統的吳敦義先生在後馬時代國民黨內羣雄並起的時代中有着「高位優勢」。吳敦義的政治歷練是目前國民黨內最爲完整,無人出其右。吳敦義從臺北市議員開始從政,歷經南投縣長,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高雄市長、國民黨中常委、立法委員、國民黨秘書長、國民黨副主席、行政院長,現任副總統,從地方到中央,出道之早,放眼目前國民黨內現役政治人物難再有人能與其爭鋒。
吳敦義跟馬英九一樣是「獨來獨往的孤鳥」,並幫馬英九的政策說明及辯護,這二點馬吳幾乎是一樣的。馬英九欽定吳敦義爲行政院院長與副總統,可以看出馬英九的信任。目前吳敦義很少對外界發表評論,深居高位。吳敦義很有可能是2016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
朱立倫是現任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曾任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助理教授,臺灣大學副教授,臺灣大學教授,立法委員,桃園縣縣長,國民黨副主席,行政院副院長,新北市市長。其岳父高育仁爲臺灣政壇大老,曾任臺灣省議會議長、立法委員及臺南縣縣長。高育仁在臺灣本省籍政治人物輩份很高,高育仁任臺灣省議會議長時,省主席即爲李登輝。1961年出生的朱立倫最大的優勢是年輕與從政經驗充足,續航力十足,
但是是朱立倫在擔任新北市市長卻變成滿意度倒數第四與3.5顆星縣長。前後落差,耐人尋味。日前其岳父高育仁砲轟馬英九「無能」,這明顯的可以看出朱立倫在2016年國民黨內接班人選的競爭態勢已經有大問題出現,與馬英九的關係也不如往日。朱立倫目標應該是鎖定在副總統一職上,以在未來續圖大業。
第四、黑馬江宜樺
2012年10月29日,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江宜樺正式申請恢復國民黨籍,就被臺灣政壇預測將更上一層樓。2月1日臺灣政壇傳聞以久的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接任行政院院長一職,讓臺灣朝野必須正視馬英九的政治權力新佈局。
江宜樺先後在2008年5月出任研考會主委,2009年9月10日,擔任內政部長,2012年1月31日,行政院副院長。2013年2月1日,接替陳沖出任行政院長。綜觀江宜樺在不到5年之內,從一個臺大教授直上行政院院長,並創下臺灣50年來最年輕的行政院院長紀錄,最大的政壇伯樂當然就是大他10歲的馬英九。
而當馬英九任命江宜樺之後,早以對國民黨內產生幾種大變化:第一、馬英九將繼續擔任國民黨黨主席、第二、江宜樺替馬英九穩住改革之路、第三、直轄市雙北市市長佈局產生變化。
最後,如果江宜樺順利當3年的行政院院長直接到2016年總統大選,根本就不用參加「謠傳中」的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屆時吳敦義與江宜樺聯手出擊,那國民黨內「吳江配」真的就成形,那時國民黨內提名大權在馬英九手上,而吳敦義與江宜樺又是與馬英九一樣不沾鍋的政治個性且又是能貫徹馬英九意志的人,也是馬英九欽定的人選。這讓國民黨內其他派系無法抗衡,也讓國民黨內接班大勢逐漸明朗。2016年國民黨應該是「吳江配」成形。
從馬英九在用人的人事佈局上可以發現2016年「吳江配」的影子,是否如此?時間將可以證明。
●作者董彥良,復旦大學博士,臺北市,教職。版權爲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