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乾來自於失去體制自信
總統蔡英文說,亡國感是國民黨的政治炒作,不過這番話從去年選舉就以顧主權爲競選主軸的政黨領袖口中說出,實在很諷刺。但芒果乾確實是存在當前臺灣社會情緒,可從兩個層面探討。
首先,在國際結構部分,美國可以說是過去兩岸關係維持現狀,平衡中共改變現狀力量最重要的國際因素。在1995至1996年的臺海危機中,更在東亞展現單極霸權所向披靡的姿態。
美國維持兩岸現狀
然而根據IMF,從1996年到2019年,當年GDP總量只有美國10分之1的中共,已然縮至3分之2;在衡量軍事實力的軍費開支指標,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美中對比也從1996年的20分之1,拉近到2018年的5分之2。因此美國雖仍居領先地位,然而其維持兩岸現狀的能力,已大不如1996年是不爭的事實。
其次,從國內層次來看,中華民國在20世紀後50年,由於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優異表現,構建相當的體制自信,在丟失法統之後,仍存有道統。在經濟層面,根據OECD經濟史專家的數據,1950年在136個列入統計的經濟體中排行94的臺灣,在1996年時名次竟成長到24名;而在驚人的經濟發展下,臺灣的貧富差距並未擴大。根據現有GINI指數最早統計的1964年,當時僅0.321,1996年時更降至0.317;在政治上,在第三波民主化時僅3分之1的國家選擇民主化,臺灣有幸位列其中。更值得驕傲的是,在重量級學者杭亭頓的分類中,我國屬於由威權政體的執政菁英帶頭的民主轉型,因此在執政自由派與在野溫和派合作之下,臺灣的民主化不僅和平順利,且相當鞏固。
然而步入21世紀,由於經濟成長趨緩、社會分裂加大,政府治理效能不佳,不見議題專業只見綁樁分贓和意識形態,中華民國失去過往的體制自信。雪上加霜的是,相較於臺灣陷入泥淖,中共起碼在經濟上蓬勃發展,兩岸的GDP總量對比,即從1996年的3比1,擴大到25比1。
因此過去能基於體制自信所言談的「統一」,如今在美中差距拉近、兩岸實力失衡下,讓人感覺等同於「被併吞」。然而同樣地,獨不了的困境,也讓臺灣的獨派,只能退縮成爲臺派,不敢再談過去獨立建國的主張。於是維持現狀就變成了臺灣共識,也是失去體制自信的寫照。
獨派退縮成爲臺派
然而對臺灣來說,兩岸關係其實越來越難以維持現狀。從中共的「雙百方針」和習近平取消任期制後的權力繼承因素,如果從香港迴歸的案例來推估,2030年代兩岸關係將有質變。但就目前來說,臺灣社會對未來的變局,以及各種選項將付出的代價,普遍沒有認識。
但慶幸的是,臺獨已遠,根據游盈隆的調查,中華民國派有5成8的支持。在兩岸險峻的夾縫之中,中華民國纔是臺灣唯一的出路。不過在以現有憲政體制凝聚臺灣社會共識的同時,未來其實也必須考慮到大陸社會。就目前來說,過去20年的兩岸交流並未化解兩岸民意的結構性矛盾,反倒有愈加嚴重的傾向。這對兩岸任一方都不是好事。唯有解開這道兩岸關係的高地亞之結,兩岸才真能達致心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