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徹底爆發

▲ 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前兩年,MCU大缺貨催生了許多新生玩家。由於Pin to Pin,所以功能架構基本一致,導致MCU廠商在前兩年開啓了價格方面的紛爭。然而,單純的比拼價格,並不能真正取得市場優勢,所以現在MCU廠商轉變思路。

“MCU+”是現在廠商的主要差異化思路。顧名思義,就是在MCU的基礎上,延伸AI、傳感、通信、加密等其它功能,變成一個較爲完整的方案,提高產品競爭力。

有些廠商把MCU集成在片上做成SoC,也有廠商與其它產品進行配合。總之,加號後面什麼都能放,這些主要看廠商如何理解。

隨着MCU市場競爭愈發激烈,MCU+越來越成爲市場主流。

付斌|作者

電子工程世界(ID:EEWorldbbs)|出品

MCU+AI

在AI大模型來臨之前,行業早就有了邊緣AI的概念,隨着AI實現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將AI集成在MCU上,實現端側單芯片方案已經成爲新趨勢。

不過,在低功耗MCU中增加AI/ML能力,又不會大幅度增加功耗是很大的挑戰。對此,市面上有好幾種解決方案,包括算法、硬件等方面。

在MCU上跑的模型和GPU並不一樣,通常使用TinyML。TinyML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子集,其運行功耗僅爲毫瓦級。TinyML工作負載非常簡單,所需內存和處理能力遠低於面部識別等高級AI,在圖像處理方面更多也是犧牲效果獲取更低功耗。一般來說,比較小規模的算法,MCU上的DSP或者浮點運算單元 (FPU) 本身就能滿足基本要求了,不過在效率上沒有什麼優化。

爲了跑TinyML,Arm推出過專門爲該任務設計的處理器內核,如Arm Cortex-M55。它採用Arm的Helium技術,使得設備能夠並行執行算術運算,從而實現與 GPU 類似的操作,儘管規模較小。因此,Cortex-M55比典型內核更擅長處理AI負載。不過,這也進一步加大的功耗。

當MCU要跑更大AI算法時,很多廠商就開始在硬件上加入NPU,進一步提升AI/ML的性能,比如說Arm推出的Ethos-U microNPU,這種專用神經處理單元大大提高了Cortex-M 內核的性能,可用作嵌入式物聯網設備的AI/ML加速器,AI/ML 計算可以直接在這個新的 microNPU架構上運行,效率遠遠高於Cortex-M的MCU。

廠商方面,具備AI功能的MCU產品也在最近兩年開始爆發。

NXP較早把NPU放進MCU。其在2022年推出的MCX N微控制器產品,融合了LPC和Kinetis傳統優勢的通用MCU平臺,在通用MCU中增加了一個NXP自研硬件NPU,以專門加速邊緣通用的AI運算。NPU作爲CPU的AI運算協處理器,其內部擁有專門的計算通道。

ST也瞄上NPU。同樣在2022年推出首款集成自研硬件NPU神經網絡硬件處理單元的通用微控制器STM32N6,算力可達0.6TOPS。此外,它集成了新IP和視頻外設,如MIPI CSI攝像機、機器視覺圖像信號處理器(ISP)、H.264視頻編碼器和支持時間敏感網絡(TSN)端點的千兆以太網控制器。

英飛凌最近推出的產品,不僅支持Arm Helium DSP指令集,也擁有Arm Ethos-U55 NPU。新推出的PSoC Edge MCU產品裡率先進入市場的是E81、E83 和 E84三大系列,除了Helium和NPU的加持,搭配英飛凌超低功耗NNLite(一種用於加速神經網絡的專有硬件加速器)能夠發揮出更好的AI性能。

瑞薩主要通過採用超強內核的方式,達到大力出奇跡的效果。其全新RA8系列MCU採用基於Arm v8.1M架構的Arm Cortex-M85內核和7級超標量流水線,可提供計算密集型神經網絡處理或信號處理任務所需的額外加速。Cortex-M85是性能最高的Cortex-M內核,配備Helium,即Arm v8.1M架構中引入的Arm M -Profile矢量擴展(MVE)。

ADI早在2020年關注邊緣AI。與其它廠商不同,ADI直接在MCU中放了一個CNN加速器,比如其在2023年推出的超低功耗AI MCU MAX78000,其內置硬件CNN、雙微核、存儲器、SIMO和多通信接口,集成的基於硬件的卷積神經網絡 (CNN) 加速器可以執行 AI 推理(使用預訓練的模型)在非常低的能量水平。

MCU+模擬

在MCU中集成模擬信號鏈能力,雖說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也早。早在十年前,電機領域的MCU就已經開始帶驅動模塊,可以說集成驅動是MCU領域的最早創新。對MCU來說,強大的模擬性能,也是衡量產品好壞的要點之一。

現在,廠商將越來越多的模擬能力集成在MCU內,還有廠商開始佈局全集成的方案,也就是集成更多硬件和算法,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TI一直比較奉行“MCU+模擬”“MCU+傳感器”的原則,十多年前就推出24位ADC+Cortex-M0內核的PGA900,後期發佈的新發布的M0+ MCU MSPM0,也擁有滿滿的TI特色的模擬外設,包括1.45M的12位ADC、兩個零漂移、零交越失真的運放。

ST在工業電機控制市場超過20年,其STM32C0系列可平替8位/16位MCU,新上市的STM32C071還將引腳拓展至64pin;入門級STM32G0系列內置12位ADC、DAC和比較器以及內置精確的內部時鐘;主流STM32G4系列內置高達5個12位ADC、7個12位DAC、7個高速比較器和6個可編程運算放大器,集成了用於三相逆變器和全橋轉換器驅動器的先進電機控制定時器;兼具高性能和安全性的STM32H5系列從最基本的安全構建模塊到ST維護的安全認證服務,提供可擴展的安全性,滿足所有應用需求;面向高端應用的STM32H7系列獲得了基於Cortex-M的微控制器行業迄今最高的基準測試分數,高達3224 CoreMark。

NXP新一代電控專用MCU S32K396打造了新一代電機控制器方案,方案核心器件(如SBC, Driver)爲業內比較前沿的芯片。

瑞薩去年11月推出的面向高端工業傳感器系統推出一款全新RX產品——RX23E-B,該新型MCU集成24位Delta-Sigma A/D轉換器,轉換速度高達125 kSPS(125,000採樣/秒),比現有RX23E-A產品快8倍。這一產品還將AFE和MCU集成在單個芯片,從而縮小了系統的整體尺寸,減少元件數量。

國內廠商對於MCU+模擬有着自己的理解。

芯海科技憑藉“模擬信號鏈+MCU”雙平臺領域20餘年的技術積累,專注於ADAS自動駕駛域、底盤域和座艙域等核心領域。比如說,CS32F036Q則是一款面向車身控制應用、通過AEC-Q100認證的車規MCU,它還提供了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包括MCU、模數轉換器(ADC)和模擬前端(AFE)等。

元能芯則主要做MCU+Driver+MOSFET集成化設計,主打智能功率系統。比如說,其全集成明星產品MYi0002V0405,該產品集MCU、Driver、MOSFET於一體,集成式設計能將整個板子面積至少縮小50%以上,完美解決體積、貼片、散熱等痛點,可廣泛應用於風機、小水泵,甚至是汽車熱管理系統中。這家公司也曾表示,現在MCU市場太捲了,所以不將自己定位爲MCU公司,甚至可以大膽說元能芯方案中的MCU是不需要客戶另外花錢買的,只要客戶應用MetaOne平臺開發智能功率系統,在整個方案中,MCU可以是送的,平臺還附贈好用的整體解決方案。

MCU+感測

如果說MCU是電子產品的大腦,那麼傳感器就是電子產品的五官。二者密不可分,廠商越來越強調二者的融合。

當然,此處的傳感器,並不是大多MCU內部都集成的溫度傳感器(檢測MCU自身芯片溫度和健康),而是專門爲特定應用集成的傳感器。

大約從2014年前後開始,“MCU+傳感器”的結合成爲一種主流方案。不過,大多數長沙過年給出的方案都是MCU和傳感器的分離方案,因爲

“MCU+傳感器”在SoC以及SIP領域還不是主流方向。目前來看,MCU和傳感器分離的方向則具備更大的彈性。

曦華科技的MCU+,就是MCU+電容傳感器的形式,在MCU內部集成相應的資源,比如觸控、車燈、電機、無線充電等特定應用。曦華的CVM012x系列集成19ch通道的自電容檢測,爲了提升電容檢測的精確度,兩個型號的TMCU都配備有12位ADC,採樣速率爲2.0Msps。CVM012x系列車規MCU採用曦華科技獨創專利電容檢測技術,具備極高的電容檢測精度,自互一體電容檢測技術,最高支持4nF負載電容、30ch自容通道以及15 x 15ch互容通道,支持Active Shielding技術以更好地支持觸摸防水性能,遠超常規產品量程水平等綜合指標。

根據行業共識,整合MCU和傳感器目前最大的痛點在於工藝,尤其是在當紅的MEMS傳感器方面。由於MEMS工藝與MCU製程有所差異,同時國內MEMS工藝的起步時間相對較晚,如果再將兩者的SoC整合的話,難度將會增加不少。但是在加速度計、陀螺儀等容易整合的領域,已經有不少企業將其SoC化了,這裡或許可以成爲國內企業的發展起點。

MCU+無線

MCU+無線是最近最火的領域,也是比較卷的一塊市場,目前的熱點最要是藍牙5.4和Matter。

NXP最新推出的MCX W系列基於Arm Cortex-M33,包括一系列引腳兼容的多協議無線MCU產品,支持Matter、Thread、BLE和Zigbee等通信協議。其中,MCX W72x系列新增藍牙信道探測功能,配備藍牙信道探測和恩智浦定位計算引擎,可實現準確、安全的定位。

2023年11月,英飛凌推出AIROC CYW5551x Wi-Fi 6/6E和藍牙5.4二合一解決方案,進一步擴展其AIROC產品陣容。這個多功能的產品系列能夠提供安全可靠且超越一般標準的1x1 Wi-Fi 6/6E(802.11ax)連接以及先進的超低功耗藍牙(BT)連接。經過優化的雙頻Wi-Fi 6解決方案CYW55512和三頻Wi-Fi 6/6E解決方案CYW55513均採用節能設計,適用於智能家居、工業、可穿戴設備及其他小型物聯網應用。

2024年3月,ST推出STM32WBA5系列微控制器,在無線連接方面,STM32WBA5系列整合了藍牙5.4低功耗(BLE)、Zigbee、Thread和Matter等多種網絡協議,實現了與各類物聯網設備的併發連接。

樂鑫科技在無線通信MCU芯片領域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Wi-Fi MCU芯片市場表現出色。此外,樂鑫科技還通過開源軟件架構和穩定的AIoT解決方案,爲全球數億用戶提供領先的無線連接、語音交互、人臉識別等服務,進一步增強了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2024年4月,樂鑫推出ESP32-H4就融合了最新的藍牙5.4。

逐漸變成SoC的MCU

現在的MCU,功能越加越多,變得和SoC越來越像了,不過畢竟還保持着低功耗的特性,叫MCU也未嘗不可。

總之,MCU市場那麼卷,想要從市場上脫穎而出,就要多一些差異化功能,提供更爲完整的一體化方案。這樣,既能加速產品上市速度,又能與MCU更好地同頻共振。

歡迎將我們設爲“星標”,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消息。

領取Autosar架構、標準與體系、應用開發等方面免費資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