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哈尼梯田:孕育的不僅是水稻
1300多年來,哈尼人建立的四素同構的農業生態系統是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典範,2013年6月,元陽梯田成功申報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併成爲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在阿者科寨,一位盲阿婆在簡陋的“蘑菇房”裡煮晚餐,寨子如今改造成了民俗村,村民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建築羣落都被保護下來,而村民們則可以通過門票增加收入。
紅河哈尼梯田綿延整個紅河南岸,是世界農耕文明史上的一項奇蹟,其所呈現出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同構的良性農業生態系統和獨特壯麗的梯田文化景觀是中外任何梯田都無可比擬的。但是,“外表”的光鮮亮麗難掩經濟貧困的窘境: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全省排第八,紅河州排第一,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而艱鉅。由於靠傳統方式耕種梯田經濟產值低,加之全縣旅遊尚處在發展崛起階段,帶動輻射效應小,絕大多數羣衆未能有效參與到全縣旅遊產業發展中來,出現了坐擁哈尼梯田這一世界級資源卻不能脫貧的尷尬。
梯田區域裡嚴格執行傳統民居建設審批制度,對房屋層數、建築面積、色彩格調和外觀予以控制,同時嚴厲整治違章建築及亂採濫挖行爲。
5年來,梯田區域裡開始嚴格執行傳統民居建設審批制度,對房屋層數、建築面積、色彩格調和外觀予以控制,同時嚴厲整治違章建築及亂採濫挖行爲。建立在四素同構基礎上的系統性保護並不止於此。當地政府和管理部門通過綠色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核心區12.7萬畝森林,嚴格落實國有公益林、自營生態林補貼政策。加大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實施力度,開展林區綜合整治專項行動,積極發展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有效改善遺產區生態環境。堅守耕地保護紅線,把遺產區農田納入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管理範圍;嚴格建設用地審批制度,實施基層五級管理機制。在確保原有稻作梯田面積不減少的前提下,引導鼓勵當地農戶將“雷響田”、旱地陸續恢復爲稻作梯田。針對哈尼梯田的缺水問題,編制了《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水資源調查報告》、《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推進綠色水庫的建設,加強水利工程的建設,讓梯田一年四季均有水灌溉,保證梯田水環境與人類生活環境和諧發展。
回鄉創業的貝莎瑪成了村裡的能人,最初遲疑的村民們也都喜歡和貝莎瑪交流各種致富方式。
從小能唱會跳的哈尼族姑娘貝莎瑪, 16歲就被深圳民俗村選爲少數民族舞蹈演員。在外闖蕩的經歷,讓她知道自己的家鄉和自己的民族基因就是自己寶貴的財富。2016年她決定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創業。
貝莎瑪心裡非常清楚,家鄉這麼多年來底子薄、基礎差、觀念落後等等硬傷明擺着的。回到農村發展,家人的工作一度都做不通。當看到政府要在元陽建高速、修機場的消息時,讓貝莎瑪吃了定心丸。“政府要投入幾十個億來發展元陽,這不就是國家在幫我投資嘛?”貝莎瑪說到。
鋼筋水泥的村莊重新穿上了傳統的衣裳,增加了哈尼梯田的文化氛圍。
當貝莎瑪把規劃報告和設計圖紙等材料找相關部門審批時,她已經建立的發展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理念、綠色環保的設計思路、帶動當地羣衆共同發展的價值觀得到縣政府及相關審批部門的高度認可。一度還擔心層層受挫的貝莎瑪,很快把所有審批申報流程跑完。
不僅政府審批申報流程快了,元陽哈尼梯田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在快速推進。景區的道路、綠化、停車場等基礎設施改造幾個月就完工了,違章、超標建築逐村拆除,一批古村寨修繕完畢已開始接待遊客,哈尼人生活了幾百年的哀牢山正在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未來。
透明蘑菇房雖然在梯田核心區外,但其獨特的設計風格和閒適的環境受到遊客的喜愛。
一直以來,當地羣衆都選擇把傳統的“蘑菇房”拆了,蓋起了跟城裡一樣的鋼筋水泥的房子時。拿到政府審批後,貝莎瑪把城裡房子賣了,再通過衆籌平臺籌了款,在梯田邊蓋起了哈尼族傳統建築風格的民宿時,引來許多從未走出大山的哈尼人紛紛來參觀,原來他們覺得又土又難看的“蘑菇房”居然也挺美。貝莎瑪親手設計的新“蘑菇房”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
根據規劃,到2020年發展稻魚鴨生態種養模式13萬畝,力爭把稻魚鴨高產高效農業打造成能夠長期帶動元陽貧困羣衆脫貧增收的特色產業,讓千年哈尼梯田成爲羣衆的“致富田”。
曾經的梯田,僅會在一年一季的紅米中榮枯。一畝300公斤左右的產量,兩三塊錢的市價,給農民一年帶來的也就是千把塊錢的收入,再刨除人力成本,梯田的耕種者一年的收入可想而知。2016年底,紅河州農業局印發《紅河州哈尼梯田稻魚鴨生態種養模式實施方案》,正式實施哈尼梯田增收計劃,在保護區四縣以種植梯田紅米爲主體,推廣稻魚共生、稻鰍共生和稻魚鴨共生等種養結合模式,輻射帶動和建立南部梯田綜合種養基地。“政府+企業+合作社+種養殖戶”的農業模式也以此開始了延伸,結果就是一畝梯田中“百斤糧、百斤魚、千枚蛋、萬產值”、“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的綜合效益產生。2016年,根據省州縣專家測產,稻魚鴨共生種養模式下,梯田畝產值由單純種植水稻不到2000元提高到1萬元以上,實現哈尼梯田畝產值超萬元的目標。
每到金秋時節,金黃的元陽梯田顯得格外熱鬧,大人忙着收割,孩子們則忙着抓魚。元陽縣通過進一步完善稻魚鴨共生種養模式相關政策扶持機制,優先把稻魚鴨生態種養項目作爲重點產業進行打造。
與此同時,元陽縣編制了《元陽縣哈尼梯田紅米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年-2018年)》,總投資2.6億元實施發展優質梯田紅米產業14萬畝,並通過電商讓其銷售走上高速路,還以紅米依託開發出食品類、日化類等衍生品,紅米產品有了新爆點;在梯田景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遊村,發展農家樂、農家客棧等旅遊服務產業,建成了雲上梯田、花窩窩、康藤·紅河谷帳蓬營地和貝莎瑪的透明蘑菇房等具有民族特色、高標準的鄉村客棧。開秧門、十月年等特色民區節慶活動進入市場,帶動當地羣衆就業和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銷售,促進景區羣衆增收致富。
貝莎瑪給遊客盛上哈尼族當地的特色紅米飯。
在貝莎瑪看來,家鄉雖然有幻境般的美景,但還卻缺少旅遊服務,遊客們除了來看風景,卻很難留得下來。於是,她就開始琢磨着把哈尼的特色美食,鄉村體驗遊作爲主打服務特色。她把客人帶到哈尼人家的土酒坊去打醇香的米酒,去地裡拔又脆又甜的大蘿蔔,去岩石縫裡品嚐甘甜的山泉水,去跟農人一起犁地抓泥鰍。充分的讓遊客與哈尼人家互動,帶來的不僅是回頭客和“點贊”,還把哈尼人辛勤勞動的果實在田間地頭就賣給了遊客。貝莎瑪告訴記者:“只要我們真誠相待,童叟無欺,其實遊客們都很樂於通過消費來幫助這裡的人們增加收入”。
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穿過元陽梯田,它的兩頭連接着中越和中緬邊境口岸,並與雲南的高速網相通。
對於未來,貝莎瑪最期盼的就是年底元陽機場和高速公路能順利開通,到時不僅是遊客量的增加,更關鍵的是可以幫助當地鄉親們把最地道的農土特產品分享給全國各地的朋友們。
海拔1900米的哈尼梯田每天變換着奇妙的姿態,點綴其間的村落正在發生鉅變。
2019年春節以來,元陽梯田的天氣格外好,每天陽光還未爬過山崗,天空的霞光映在一片片梯田裡,一幅幅梯田畫卷變換着奇幻的色彩。每天爆滿的多依樹觀景臺上不時傳來遊客們的讚歎聲。外來的遊客們在欣賞絕妙風景的背後,是元陽人在保護梯田,消除貧困,發展美麗鄉村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