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追蹤機制 指揮中心罩不住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右)與發言人莊人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繼加利事件後,接二連三又爆出豪品以非醫用口罩假冒醫用,及漢賓公司生產劣質口罩謀利等事件,引起各界譁然。自疫情以來,對於口罩的數量,指揮中心與經濟部的數字永遠兜不攏,不僅如此,這次爆發口罩問題後,不肖廠商到底進了多少個口罩?流出了多少?兩邊也是各彈各的調,連量都搞不清楚了,更遑論流向的追蹤管理,食藥署官員更坦承,自疫發生以來從未到市面稽查,凸顯國家口罩隊只是好聽的表面口號,連基本的把關機制及能力也沒有,要爲口罩連環爆負最大責任。
新冠肺炎疫情剛起時,由於不少醫療從業人員反應分配不到口罩,加上實名制上路,口罩數量吃緊,但國內口罩數量究竟做了多少?用了多少?庫存多少?指揮中心一直都說不清楚,最後總是丟一下一句「去問經濟部」;外界因而要求指揮中心建立口罩數量平臺,以供外界監督瞭解,但轉眼半年已過去,指揮中心對這個要求置若罔聞,到現在口罩出事後,兩邊的數字依舊對不起來。
事實上,早在上個月,業界就已經盛傳市面已出現混充及劣質口罩,藥師甚至開記者會示警,希望食藥署追查,但最終卻不了了之。在口罩事件爆開後,外界才知道原來關務署在3月時,即發現加利試圖進口僞MIT口罩,但指揮中心、食藥署卻都不知情。蔡政府組口罩國家隊,原要向國人展現抗疫團結一心,但所屬的指揮中心、經濟部、關務署等多個單位,卻是自行其是。
此次口罩國家隊成員加利公司,若不是工讀生忘了拆標籤,藥師察覺不對才發現,混充及劣質口罩早已滿天飛國人恐還不自知。指揮中心現在亡羊補牢,但只對口罩打上MIT的鋼印及加強所謂的邊境查覈,然漢賓公司生產劣質口罩謀利,則是禍起蕭牆,指揮中心對於口罩的流向,仍未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追蹤制度,這種鋸箭式的問題處理方式,未來若再爆問題口罩,將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