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給付將擴及肺腺癌?健保署長:很快有好消息

臺大醫院內科部何肇基副主任(左起)、新竹臺大分院餘忠仁院長、立法委員廖偉翔、健保署長石崇良、前立法委員吳玉琴、臺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臺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今天出席「打擊晚期肺癌 健保接軌國際標準治療」記者會。圖/臺灣年輕病友協會提供

國內肺癌患者中,約9成都是非小細胞肺癌,國健署7月起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公費篩檢,目的是找出更多的早期患者,但統計顯示,國人確診非小細胞肺癌者逾半已是不適合手術的晚期,又以肺腺癌患者居多。健保署去年將肺鱗癌免疫治療納入給付,預計要將給付擴及肺腺癌,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很快就有好消息。」

臺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表示,健保挹注許多資源引進肺癌標靶藥物,讓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可在第一線就接受標靶治療,但本土研究顯示,肺腺癌患者中,約三分之一不適用標靶藥物,這羣癌友在健保體系下,多須歷經化療失敗後再次化療失敗,第三線治療纔有機會使用免疫藥物,處境弱勢,有癌友因撐不過連續化療而離世,呼籲肺腺癌治療應儘速跟進肺鱗癌,提供一線免疫合併化療給這羣弱勢的肺腺癌患者。

石崇良說,臺灣在癌症照護負荷上,以肺癌、大腸癌爲最多,負荷亦逐年增加,相對存活率上發現,肺癌遠比其他癌症差,主要是第四期肺癌存活率大約僅13.3%,早期篩檢、治療與精進晚期治療雙項並行,纔能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

石崇良表示,去年12月健保給付肺鱗癌免疫加化療,每年爲病友減輕170萬負擔,估計可嘉惠200多位病友,透過NGS等政策提高癌症精準醫療,搭配LDCT建立陽追機制,取得更好的治療成效,健保署致力讓給付涵蓋更大宗的肺腺癌免疫治療,且應該很快就有好消息。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表示,肺癌在近幾年已超過肝癌成爲癌症死亡人數第一名,以臺中來說,因爲是中火所在地,空污對和肺癌也很有相關性。近年給付條件限縮,有些癌症用藥雖有健保給付,卻限縮條件,未完全接軌國際指引,已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國際或國內大藥廠在研發新藥時,臨牀上找不到合適病患,國外藥廠新藥開發完成後,因臺灣欠缺本土數據,必須要等上市後再做真實世界數據研究,「這都是沒有接軌國際標準治療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