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頭暈、疲倦是小事嗎? 小心高血壓!
名醫問診
時序進入秋冬,天氣一有變化,各大醫院急、門診又開始涌現人潮。在門診中,常見到病患自述平常沒有任何不舒服,只是單純頭暈、肩頸部痠痛,所以想到醫院檢查一下,卻赫然發現血壓已超標許多。此時許多患者心中不免自問:怎麼會這樣?高血壓,又會爲我帶來甚麼風險?
高血壓在現代社會中早已是普遍存在的疾病,更與糖尿病、高血脂並列代謝症候羣的三大危險因子。高血壓的盛行率在臺灣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已高達58%,近年來由於現代人工作壓力高,外食機會增加,中壯年族羣罹患高血壓也屢見不鮮。
高血壓常常悄悄潛伏在身體裡,症狀不明顯,但卻讓我們暴露在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中而不自知。根據流行病學研究,亞洲人種有着較高的中風盛行率,而高血壓正是頭號的危險因子。是故血壓的量測及控制一直是自我健康照護中重要的一環。一般正常人的血壓其收縮壓應低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則應低於80毫米汞柱。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時就應加以控制。
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及臺灣高血壓醫學會在2017年更新了臺灣版高血壓治療指引。建議一般成人高血壓治療目標應訂於140/90毫米汞柱之下。一些特殊族羣如糖尿病患者、已出現蛋白尿的慢性腎病變病人,或爲了降低中風風險而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病患,甚至必須考慮將血壓治療目標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除藥物控制外,也要注意生活型態的調整,如控制體重、採低油及低鹽飲食、維持規則運動、戒菸等,都能對高血壓的改善帶來幫助。
高血壓不僅僅造成身體的不適,也會帶來全身各器官的病變,控制血壓可以降低心血管及其他器官如腦、腎臟疾病的風險。高血壓患者合併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療目標,適合使用的藥物種類也有差異。建議有高血壓的人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控制,改善生活品質,才能維持身體健康。
莊正彥小檔案
◆現任:
◆學歷:
◎臺灣內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專科醫師
◆經歷: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總醫師
◎萬芳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