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值之上,小米如何繼續“造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站上萬億市值後,小米集團(1810.HK)發佈“史上最強”年報。2024年,小米實現營收3659億元,同比增長35.0%;經調整淨利潤達272億元,同比增長41.3%。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單季營收首次破千億,達1090億元,同比增長48.8%;經調整淨利潤83.16億元,同比增長69.4%。
年報發佈後,3月19日,小米集團港股股價收漲0.95%,報58.2港元/股,市值超1.46萬億港元。
2024年是小米“人車家全生態”戰略正式啓動的一年。在3月18日晚間舉行的財報電話會上,小米合夥人、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小米“人車家全生態”閉環的協同效應纔剛剛開始呈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這份年報中,小米的手機業務作爲衝擊高端的“排頭兵”進展顯著,汽車業務成爲第三條增長曲線,IoT業務則繼續發揮“利潤穩定器”的作用,可守亦可攻。
財報顯示,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2024年,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上的收入達到328億元。
3月18日,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社交平臺上宣佈,小米汽車將2025年全年的交付目標從原計劃的30萬臺提升至35萬臺。此前雷軍還透露,小米汽車剛剛完成了第20萬輛新車的交付,標誌着其量產能力與市場認可度邁上新臺階。
3月19日,有市場消息稱,小米將擴大在建的二期工廠至約105公頃,以應對持續增長的訂單需求。記者就此向小米方面求證,對方暫未回覆。
輝煌的業績背後,小米也面臨着新的挑戰。萬億市值的光環下,如何持續保持增長動力、如何在高端化戰略中實現全球突破,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盧偉冰表示,未來小米的⾼端化戰略,將從⼿機和汽⻋領域拓展到全品類到全⽣態,從中國市場邁向全球市場。在他看來,隨着各項戰略的穩步推進,以及持續的科技創新和管理變⾰,⼩⽶將邁向更⾼的發展階段。
高端化野心
近年來,“高端化”已成爲小米全力塑造的品牌形象關鍵詞。
2022年,小米⾸次提出“規模與利潤並重”,經營理念從過去的“規模爲先”逐步轉爲追求“⻓期持續⾼質量增⻓”。
在戰略規劃層⾯,小米在2023年明確了“⼈⻋家全⽣態”的總體戰略,此後將總體戰略的實現路徑拆解爲⾼端化戰略、產業能⼒領先戰略、AI戰略、OS戰略、新零售戰略等六⼤⼦戰略。
2024年,小米明確了新⼗年的奮⽃⽬標,即成爲全球新⼀代硬核科技引領者。
如今,這場浩大的棋局已然步入中盤,戰鼓餘音從年報可窺見一二。
“我們把在規模和利潤之間取捨的單⼀命題,轉變爲認知和能⼒建設的⻓期命題,希望通過底層能⼒的提升來實現⻓期⾼質量的經營和成⻓。”盧偉冰曾表示。
從小米交出的這份成績單來看,其已經從過去的規模狂奔轉向利潤精耕。
其一,手機業務正逐步從以往的注重銷量,向着重提升產品單價的方向轉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蘋果作爲行業巨頭,長期佔據高端市場高地,小米則迎難而上,對標蘋果。在近年來的新品發佈會上,小米屢次將新機與蘋果手機進行對標。
從市場數據能直觀感受到小米的“逆襲”成果。2024年,在中國大陸地區,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佔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比例升至23.3%。其中,4000元~5000元價位段市佔率躍至24.3%;5000元~6000元價位段市佔率也達到9.7%,創歷史新高。
盧偉冰表示,“以小米15 Ultra爲例,作爲面向6K+超高端市場的產品,其比上代同期銷量增長超80%,充分證明我們的高端化路線走對了。”
其二,汽車業務成爲繼手機、IoT後,小米的第三條業績增長曲線,全年貢獻328億元收入。
2024年3月,小米SU7一經推出便成爲爆款車型,上市9個月累計鎖單超24.8萬臺;截至2025年2月,小米SU7已連續5個月交付量超2萬臺;截至3月18日,累計交付達到20萬臺。
2025年初,小米SU7 Ultra更是來勢洶洶,劍指高端車型市場。小米SU7 Ultra開售僅3天大定就突破1.9萬臺,鎖單超1萬臺,直接提前完成全年任務。
其三,IoT業務繼續發揮“利潤穩定器”的作用,可守亦可攻。
財報顯示,2024年小米IoT業務首次營收突破千億元,⽑利率同⽐提升3.9個百分點⾄20.3%,達到歷史新⾼。其中,大家電業務收⼊同⽐增長55%。
“在手機和汽車比較穩了之後,我們就開始其他產品的高端化。去年我們在空調、洗衣機方面推出了兩款行業的爆品,無論是我們的空調還是雙滾筒洗衣機,在行業都是非常創新的。”盧偉冰表示。
這意味着,在小米的高端化戰役中,IoT仍有一定發揮空間。
盧偉冰在業績會上強調,未來,小米的⽬標是推進全品類⾼端化。“我們不僅要在⼿機的6000元以上價位段繼續向上突破規模,同時,我們的⾼端化戰略還要從⼿機和汽⻋領域拓展到全品類到全⽣態,從中國市場邁向全球市場。”
離2萬億市值還有多遠?
從汽車到手機,從智能家電到生態鏈產品,小米通過技術創新與用戶洞察的深度結合,持續向高端進發。
與此同時,市場的反饋也頗爲樂觀。2025年開年,小米的股價便一路高歌猛進,2月首次突破萬億港元。
年報發佈後,3月19日,小米集團港股股價收漲0.95%,報58.2港元/股,市值超1.46萬億港元。
在機構分析人士看來,除了各業務線全面增長,近期小米股價增長的背後,尚未發佈的AI智能眼鏡、YU7車型以及MIX系列手機,也是關鍵的催化劑。
多家機構也紛紛調高小米的目標價。
比如,中金公司指出,小米2024年四季度業績超出其預期,主要是互聯網業務收入及毛利率超預期,汽車業務毛利率超預期。綜合考慮盈利預測調整和對公司長期汽車及AI相關前景的看好,上調目標價14.9%至70港元。
此外,花旗也上調了對小米的目標價。花旗稱,小米的物聯網、互聯網及電動汽車毛利率均優於花旗預期,但整體毛利率因安裝服務成本激增而低於預期。
但亦有機構對小米股價的增長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出,小米的基本因素繼續保持強勁,核心盈利穩健增長,電動車出貨勢頭強勁,但相信在近期強勁的表現後,今年留給市場的驚喜空間已經不大。
該行指出,雖然基本因素仍然強勁,但對於小米電動汽車持續強勁增長、物聯網和智能手機因消費補貼以及在智能眼鏡、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領域取得突破(尚未得到證實)的一些預期,其現在的股價定價已非常樂觀。
機構的觀點折射出,在站穩萬億市值後,小米後續如何進一步打開增長空間,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在電話會上,談及未來的發展戰略和⽬標,盧偉冰表示,首先,小米將持續加⼤科技創新⼒度,打造⻓期科技護城河,成爲全球新⼀代的硬核科技引領者。
“其中⾮常重要的⼀點是,全⼒推動AI技術在各個終端產品的落地。AI技術已經滲透⾄我們各項業務中,未來我們將⽤AI重構澎湃OS底層,⽬標2~3年內完成向AIOS的進化,全⾯提升用戶體驗。 ”他提到。
其次,從產品出海⾛向模式出海。小米將推進全品類和全球化的⾼端化,並在海外建⽴新零售,通過全球基建實現模式輸出,以實現⻓期持續⾼質量增⻓。同時,小米也將穩步推進組織與管理體系的優化升級,不斷挖掘未來管理變⾰的增量紅利。
最後,盧偉冰重申,⼩⽶汽⻋及其他業務的成功再次證明了⼩⽶模式和⼩⽶⽅法論的強⼤和普適性,即通過精準的用戶洞察和⾼壓強的研發投⼊,持續打造超越用戶預期的爆品,通過⾼效率、⾼質量的新零售模式提供銷售和服務。
“我們堅信,這套模式和⽅法論將持續賦能⼩⽶所有業務的⻓期發展。2025年,我們已經開啓了全新的征程。我們相信,隨着各項戰略的穩步推進,以及持續的科技創新和管理變⾰,⼩⽶將邁向更⾼的發展階段。”他說。
盧偉冰認爲,未來的小米,依舊充滿⽆限可能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