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知道的職場新規則 五十歲就該準備退休!
▲ 中年大叔。(圖/翻攝自pixabay,下同)
文/特約撰述 福澤喬
最近身邊偶爾會聽到一些朋友,在還是壯年的年紀突然離開人間。每次聽到這樣的消息,總難免唏噓人生的無常。但是,整體來說現代社會的人均壽命是逐年延長的,有些科學家預測在 2025 年以後出生的人類,他們的平均壽命將有可能達到 120 歲!這樣的消息聽在一羣還活在上個世紀人生系統的五十歲的大叔大媽耳中,總難免有些徬徨無措,如果人生真的可以活到百年,看看前方,接下來還有半個世紀怎麼辦?
先來複習一下上一個世紀標準的人生藍圖:小嬰孩出生之後,無憂無慮過了七年,就要進入求學階段,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畢業,大約十幾年的時間,我們被要求快速累積接下來生存所需的學識與生活技能,到了二十出頭歲踏入社會,從菜鳥做起,這個時候如果有機會,那得趕緊結婚、生小孩買房子,到了三十幾歲在公司拼箇中階小主管,過了四十歲看能不能進入高層的決策圈,如果順利五十歲混個董事或是總經理做做,最後在六十五歲退休,剩下大約十幾年纔可以把一輩子工作攢的積蓄以及年輕時儲存的年金提領出來,遊山玩水、含飴弄孫直到人生熄燈。
這幅藍圖在上個世紀可以說是鐵板一塊,完美到不行的定律,但是隨着醫學技術發達、少子化以及職場型態的改變,「人生 100 年」的觀念逐漸取代了這一塊鐵板。尤其是少子化一年比一年嚴重,各國政府管理的年金都在拉警報,每年都是入不敷出,想要靠着年金養老變得不現實,加上很多人到了六、七十歲身體還硬朗到可以上山下海活蹦亂跳。當人生延長到 100 年,即便順利在六十五歲退休,還有將近一半的人生沒有走完,想到這裡,就夠讓這些處在新舊世代交替的大叔上班族們,頭皮發麻,呈現出嚴重的「五十歲症候羣」。
「五十歲症候羣」的主要症狀,集中在 1960~1970 年代出生的族羣當中,他們剛進社會的時候繼承了上一代的標準藍圖,按部就班的實現自己的人生。沒想到到了五十歲的時候發現在公司的職位已經再也升遷無望,過去的年功序列早就不適用日本的社會,有能力的年輕人爬得比自己還快。當他們看清楚了事實真相之後,心情會從失望轉向絕望,從絕望反映在工作上就會出現怠勤現象,每天像是行屍走肉,走進職場只爲了保住工作,但是卻沒有工作的動力,惡性循環的結果,這一羣人也成了公司精實改革計劃中,第一個被開刀的對象。
人生分成兩階段 五十歲就退休
爲了解決「五十歲症候羣」現象,日本開始有人提出「退休 3.0 」計劃,如果上個世紀昭和年代的退休模式稱爲「退休 1.0 」,後來靠着年金給付、延遲退休年齡的退休模式就稱爲「退休 2.0 」。在「退休 3.0 」的計劃裡,建議把退休年齡反向往前推進到 50 歲,在 50 歲以前結束第一段的人生職涯,接着從 50 歲開始啓動第二段的人生計劃。如果第一段職涯稱爲「公司人生」,第二段職涯可以稱爲「自走人生」。
「自走人生」不同於「公司人生」在於第二階段的人生,可以活用第一階段所累積下來的經驗以及人脈,透過重新進修學習,從把工作當成工作的人生,轉換成把工作當成生活的模式。「公司人生」每天想的是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自走人生」每天可以想着要做些有意思的事情。面對「人生 100 年」的到來,你的人生藍圖要選擇哪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