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失智比老年人更嚴重 「知覺統合治療」扶家人一把

老化不一定會失智,但相對地隨着年紀增長,罹患失智的機率也會增加;失智也不是老年的專利,身強體壯的中壯年族羣也有可能被失智給盯上。

《熟年志2019年5月號(NO.86)》 圖/熟年志提供

年輕型失智者意指65歲以前確診的失智者,目前推估臺灣約有1.2萬的年輕型失智者。

不同於老年型失智,他們認知能力退化速度可能更快,但身體狀況仍佳,需要不一樣的照顧方法——知覺統合治療或可爲年輕型失智者開另一扇窗。

爲了提供更適合年輕型失智者(指65歲以下確診失智者)的照顧,臺灣失智症協會在專爲照顧年輕型失智者設立的Young記憶會館,開設了知覺統合治療課程,由於看見了知覺統合治療對年輕型失智者的效果,許多非居住臺北市的家屬仍然堅持並期待每個星期到Young記憶會館來上課。

根據2018年國際失智症協會(ADI)資料推估,2018年全球新增1千萬名失智症患者,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人口已有5千萬人,推估到了2050年全球失智人數將高達1億5千2百萬人。另有數據顯示,2018年估計花費在失智症的照護成本爲1兆美元,到2030年將倍增到2兆美元。

目前,臺灣失智人口推估已經超過27萬人,預估未來每年將以平均1萬人的速度增加。除了一般熟知的老年失智,臺灣年輕型失智者也在逐年增加。臺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便指出,依人口盛行率推估目前臺灣年輕型失智者超過1.2萬人,乍看之下,數目似乎不多,但是年輕型失智者發病、確診之時,正值中壯年,多數仍在職場,且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一旦確診,影響所及更甚於老年失智。

行爲異常、自我中心 年輕失智者需求與老年不同

年輕型失智表現症狀多元,在老年型失智常見的症狀,像是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在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身上一樣會有,但更多的是可能出現行爲異常、以自我爲中心、不考慮別人而出現諸多不適當的脫序行爲;除此,年輕型失智症在個性、情緒、語言、溝通、辨識面孔能力上的改變,也明顯較老年型失智更嚴重。因爲年輕型失智照顧需求不同於老年型失智,就目前既有的日照中心等機構,仍以老年失智照顧爲主,不完全適用於年輕型失智者。

由於年輕型失智者照顧不同於老年型失智,臺灣失智症協會2年前在震旦傳善獎贊助下,設立了全臺首創的Young記憶會館,提供專屬年輕型失智者的服務,兩年來Young記憶會館諮詢與收案數每年都有大幅成長,但很明顯全臺年輕型失智者服務量能還是極爲不足。

年輕型失智者意指65歲以前確診的失智者,目前推估臺灣約有1.2萬的年輕型失智者。 圖/unsplash

知覺統合治療 穩定情緒、找回自理能力

臺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職能治療師沈明德表示,Young記憶會館開設知覺統合課程實在是一大創舉。因爲年輕型失智者進入中重度期後可能無法融入一般生活,或聽不懂指令,但因爲活動量大,可能無法與一般高齡失智者一起活動,所以像這樣的個案很難適應一般日照中心的生活。因此他們一直思考,已經進入中重度的年輕型失智者,如何參與活動,於是想到用於兒童的知覺統合治療。

沈明德進一步指出,所謂的知覺統合治療是透過視、嗅、味、聽、觸覺、前庭覺及本體覺等7種感覺刺激,並特別着重前庭覺及本體覺的刺激,來引發失智者在正常、無壓力的環境中,達到放鬆,甚至正向的行爲變化,幫助失智者穩定情緒,可改善失智者步態、肢體協調及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年輕型失智者的生活品質。且透過陪同上課過程,家屬同時也學習到照顧技巧,照顧品質也獲得提升。

所謂的知覺統合治療是透過視、嗅、味、聽、觸覺、前庭覺及本體覺等7種感覺刺激,並特別着重前庭覺及本體覺的刺激。 圖/賴麗秋 攝影

沈明德指出,中重度年輕型失智者往往一開始聽不懂指令,不過在職能治療師引導下,許多失智者開始可以在團體中一起跑、一起跳、用彈力繩舞動肢體,幫助失智者穩定情緒、減少焦慮及無意義行爲。因此,他們發現到團體中有些重度失智者,上完課程後的步態、肢體協調都獲得改善,增進他們自行穿脫衣物、從坐到站等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年輕型失智者一旦發病,疾病進程和退化速度比老年型失智症更快,但因其正處於身強體壯的年紀,體力比年長者更好,行爲脫序的問題更嚴重、發作更頻繁,因此常讓家人在照顧上疲於奔命,承擔的壓力相對更大,亟需政府和社會的重視。

退化比老年失智快 年輕失智者亟需瞭解陪伴

年輕型失智者家屬張鎮華便表示,太太罹患失智症9年,已經進入重度失智階段,生活自理能力愈來愈低,現在梳洗、換衣、進食等都需要人幫忙,說話能力也逐漸喪失,只能用簡單字語、微笑或皺眉頭來跟外界互動。張鎮華分享,還好妻子參加了知覺統合治療,得以減緩身心退化,甚至有時還可以在有人攙扶下慢慢走一小段路,真的讓家人非常感動。

陳錦姬的先生在47歲確診失智,至今9年已走到重度末期;但是陳錦姬還是不放棄希望,堅持每週遠從基隆到臺北Young記憶會館上課,因爲透過知覺統合治療,先生還能保有一些站立能力,就是這樣的維持給了他們勇氣繼續努力,面對未來的挑戰。

不過,沈明德也指出,服務年輕型失智者的職能治療師,對於失智者的觀察與瞭解非常重要,如此纔可以因應不同個案需求給予引導與協助。他舉例,有一個案容易躁動也不易安撫,需要看牙醫時就是個大工程,後來他們發現,當個案躁動時,只要將其雙眼蓋住,就會安靜下來,個案得以順利看牙醫。這是因爲職能治療師平時對於病人的觀察細微,才得以發現。這也顯示針對年輕型失智者提供知覺統合治療的職能治療師,培養起來實在不容易。

Young記憶會館成立兩年來已經服務了110多個家庭,個案來自基隆、桃園、新竹、臺中、高雄、臺南、花蓮等地。而根據失智症協會提供的失智症關懷專線統計,107年共有173筆來電是詢問年輕型失智者服務的相關問題,且來電者身分除家屬、醫療照護等專業人員外,也有約5%是來自失智者本人,可見年輕型失智者服務需求的急迫性。

Young記憶會館目前爲年輕型失智者家庭量身打造多元服務,每週一到週五有知覺統合團體治療、上下肢肌力訓練、戲劇治療、音樂體驗活動、家屬支持團體與諮詢服務等;每週六,空間則搖身一變轉換成Young咖啡坊,由年輕型失智者接待、介紹、備餐、出餐、整理到結帳,透過職務再設計,年輕型失智者可以發揮能力、增進社會參與、延緩退化,也讓長時間處在照顧情境的家屬獲得放鬆舒壓。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志2019年5月號(NO.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