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研究:2030年機器人將取代全球「2000萬個」製造業工作
▲ 2030年,全球約有高達8.5%的製造業職位會捨棄人力,改用機器來生產。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所(Oxford Economics)26日發表報告指出,機器人的運用範圍正持續擴大,預計到了2030年,全球會有大約2000萬個製造業的職位,將被機器人所取代,這樣的現象雖然對產業的生產力與經濟有利,但恐怕會導致收入不平等的情況更爲惡化。
根據CNN報導,牛津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機器的成本持續在下降,從2011年到2016年間,平均每個機器人的單價都減少了11%,它們能夠處理越來越複雜的任務,能夠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滿足業主所需要的生產效率。
若全球機器人數量增加了30%,全球GDP就能因爲生產力的提升,增加多達5兆美元(約新臺幣155兆)。因此對大部分企業而言,相較於僱用人類當員工,機器能節省更多成本,又能提升獲利,是更好的選擇。
報告中提到,越來越多的工作開始使用機器人,平均每安裝一臺新的機器人,就有1.6個從事製造業的人員被取代,到了2030年,全球大約會有高達8.5%的製造業職位會捨棄人力,改用機器來生產。
▲2000年以來,機器人已經減少全球約170萬個製造業職位。(圖/CFP)
除了製造物流業,機器人的使用也一步步延伸到醫療保健、零售、運輸及飯店相關行業,越來越多人擔憂,「機器人與自動化」雖然提供了更高的經濟效益,但也同時淘汰了許多低技術性的工作,造成低技術工作區收入不平等,產生龐大的經濟壓力。
對此,研究人員也分析,自動化基本上會創造出更多新的就業機會,而且新職缺的數量應該會跟被取代的職位數量一樣多。一般而言,不再繼續待在製造業的這些人員,通常會轉而在運輸、維修、建造及辦公行政等領域重新找到工作,並不會因爲機器人的取代,就這樣永久性的失去工作。然而,因爲各地區的技術發展有所差距,那些被取代而失業人數較多、較爲貧困的區域,可能難以從新的工作機會中取得平等受益,最後導致城鄉、地區間收入不均的情況更加嚴重。
牛津經濟研究所也特別點出,從2000年開始,機器人的出現已經陸續淘汰掉全球多達170萬個製造業職位,其中中國就多達55萬個、歐洲40萬個、美國也有26萬個。特跌是中國,目前正積極的投資機器人領域,希望以此晉升爲世界製造業的領頭。數據顯示,到了2030年,中國所使用機器人數量可能多達1400萬臺左右,「相較之下,其他國家就顯得遜色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