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爲什麼讓人民幣貶值?
▲中國調整人民幣管理方式,讓人民幣幣值更緊密地反映市場的力量。(圖/翻攝自網路)
中國政府非常希望能辦到兩件事:第一,保持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把增長率和就業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其次,讓人民幣成爲優質的全球性貨幣,幫助中國完成外交目標,鞏固中國在全球經濟裡的中心地位。
這兩個目標之間經常存在衝突。但本週二,中國做了一件它覺得可以同時推進這兩個目標的事情。
這就是爲什麼北京傳出了爆炸性新聞:中國將調整人民幣的管理方式,讓人民幣幣值能更緊密的反映市場的力量。
立竿見影的作法就是讓人民幣貶值。週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1.8%,兌歐元匯率下跌2.2%。對人民幣來說,
這個變動的幅度相當大,因爲中國政府有一項嚴守交易區間的政策:執行的手段既包括對資本轉移作出法律限制,也包括運用政府擁有的上兆外匯儲備。通常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的單日匯率波動只有幾個基點;今年最大的單日波動僅0.16%。
但是,即使是主要貨幣,幣值變動2%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通常不值得讓新聞標題大驚小怪。美元兌歐元匯率去年上漲了22%;而在2012年底和2013年初,日元兌美元匯率暴跌了24%。
但人民幣這次變動之所以引人矚目,是因爲它顯示了中國對本國貨幣和經濟的管理方式,以及它未來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
中國經濟毫無疑問遇到了困難,或許更糟。跟幾年前兩位數的成長速度相比,目前經濟成長正在放緩。在發達了二三十年的經濟榮景後,以投資和出口驅動的增長模式,看上去已精疲力盡。過去幾個月來股市暴跌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中國政府似往的策略是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在一個狹窄的區間內。它的代價是:中國無法使用一種大部分國家在經濟放緩時都會使用的關鍵工具(讓貨幣貶值) 。
週一,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跟去年12月中旬時的水平大致相同。但在這期間,美元指數升高了8.7%,也就是說美元相對其他發達經濟體的貨幣,如歐元、日元和英鎊,升值了這麼多。這種升值也延伸到人民幣。
將本國貨幣跟美元綁在一起帶來了好處,但去年,此一作法也帶來了高昂的代價:在中國經濟基本面需要人民幣貶值時,相對於競爭對手和貿易伙伴的貨幣卻升值了。
與此同時,中國正打算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多領導力,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讓人民幣成爲儲備貨幣。美元和歐元都可以在遠離它發行地的地方使用。中國也想讓人民幣在全球貿易和金融中具有類似的影響力,特別是在亞洲。
爲了控制國內經濟,中國堅持實行管控。但如果管太多,人民幣就不可能成爲真正的全球性貨幣。如果美國政府規定:美元兌換其他貨幣在很多情況下屬於非法、或是利用法律禁令和強勢干預,來防止美元匯率在市場力量的影響下浮動,美元也不可能在全球金融中發揮核心作用。
換句話說,中國想透過人民幣在國外的影響力,在外交上得到好處,卻又不想在國內付出代價。
就在上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表示,人民幣尚無法納入該組織用作「特別提款權」的一籃子貨幣內。目前,此一儲備資產由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組成。
IMF總裁拉嘉德 (Christine Lagarde)稱,中國需要讓人民幣能「更加自由地使用」。週二的政策調整,是朝市場決定價格的世界邁進了一步。
但這並不可能沒有代價。人民幣貶值意味着通貨膨脹加劇,欠美元債務的中國企業負擔也會大大加重,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破產潮。從長遠來看,或許更重要的是:隨着匯率波動自由化,中國放棄了一項至關重要的工具(操縱匯率)。
多年來,中國一直用這個工具來管理經濟,以保護自己免受全球經濟力量的衝擊。中國領導人一直不願放棄這種權力,因此週二的重貶消息才讓全球市場如此震驚。
但一個政策選擇同時有助於實現國家兩大目標的情況,並不常見。而若要二選一,中國領導人似乎願意放棄少許權力,希望藉此交換國內經濟形勢的改善,並增強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