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食產品新驗放模式順利落地

1月13日,經青島海關所屬煙臺海關關員檢驗檢疫合格後,棲霞德豐食品有限公司的117噸蘋果採取“批次檢驗(檢疫)”模式放行,乘船出口海外。這是海關總署開展出口農食產品“批次檢驗(檢疫)”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全國首次以“批次檢驗(檢疫)”模式驗放出口的新鮮水果。

海關總署於2023年啓動“批次檢驗”模式改革,將出口危險品及其包裝由“申報批”逐批現場檢驗轉變爲“檢驗批”一次現場檢驗、多次申報出口。煙臺海關作爲全國海關首個試點單位,率先在轄區內企業進行試點應用。

近期,爲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及促進企業通關便利,海關總署持續推進智慧海關“出口申報前監管”業務場景建設,深化“批次檢驗”模式改革,在前期出口危險品“批次檢驗”改革基礎上,開展專題研究,探索在出口農食產品領域試點“批次檢驗(檢疫)”模式。

水果是山東煙臺的特色優勢產業,出口水果種類主要有蘋果、梨、葡萄等。目前,煙臺海關轄區現有保鮮水果出口企業100多家,年出口累計約1萬批次。作爲農食產品“批次檢驗(檢疫)”首批試點海關,煙臺海關積極向轄區企業開展政策宣傳,根據企業需求、企業信用、產品出口國家、企業管理水平及軟硬件條件等進行風險評估,選取棲霞德豐食品有限公司作爲全國首批試點企業並在出境保鮮水果產品領域開展試點。

據介紹,在“批次檢驗(檢疫)”模式下,出口新鮮水果經首次檢驗檢疫合格後,檢驗週期內企業後續申報的同一生產加工企業使用同一基地原料、同一產季、同一生產工藝及質控體系、同一檢驗標準/檢疫要求條件下生產的同一個“批次查檢單元”的產品,由海關實施單證驗證或單證分證審覈,不再實施現場檢驗,實現企業即報、即驗、即放,有效解決了企業貨物積壓等一系列問題,大幅度減少現場查檢頻次。

“此前,企業出口保鮮水果向屬地海關申報後,被海關布控抽中的,需實施現場檢驗檢疫,檢查是否攜帶病蟲、雜草等檢疫性有害生物,取樣送檢農殘和重金屬項目,經產地海關檢驗檢疫合格後方能放行出證。”青島海關稽查處副處長姜宗剛介紹,新模式下,海關對“批次查檢單元”首批申報出口的新鮮水果實施100%現場檢驗檢疫,如布控指令要求取樣送檢,按規定程序實施取樣作業。經檢驗檢疫合格後,對企業後續申報的同一“批次查檢單元”產品命中現場檢查指令的情況,採取審覈相關單證的方式實施驗證,不再實施現場檢查,大幅提高監管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批次檢驗(檢疫)’模式改革大大縮短了檢驗週期,提升了產品出口速度,對我們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有很大幫助。”棲霞德豐食品有限公司經理杜永斌介紹,生鮮水果對物流週轉的時效性要求高,新模式下,平均每批次出口貨物可減少3天至4天檢驗時間,同時明顯降低了船舶因等待檢驗而滯期的風險,節省了滯期費用。

青島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入推進出口農食產品“批次檢驗(檢疫)”改革試點工作,按照“安全第一、穩步推進”的原則,有序擴大試點範圍,以“智慧海關”賦能業務改革,做到“管得住、放得開、通得快”,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