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房潮”開始了?比高房價更令人擔憂,“這2類人”或離開樓市

進入到2024年後,國內房地產救市利好政策不斷傳來:①政策方面:除了多數城市放開了限購政策,就連一線城市也放開了對非核心城區的限購。②銀行方面:把房貸利率降至3.2%,目前房貸利率處於歷史最低位置。同時,首付比例從3成降至1.5成。③稅收方面:我國減免了契稅和增值稅,購房者的稅費壓力又降低了。

不過,2024年國內出現了二手房的“拋房潮”。全國15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掛牌量突破10套。其中像重慶、成都等城市二手房掛牌量超過了20萬套。更讓關注的是,不僅是產業結構單一,人口流出量較大的三四線城市出現“拋房潮”,而且像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都出現了“拋房潮”。以上海爲例,二手房掛牌量超過15萬套。

與此同時,居民房貸需求卻在持續回落。數據顯示,住戶貸款增加了1.4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764億元,而中長期貸款只增加了1.18萬億元。通常中長期貸款則主要是指房貸業務。顯然,今年中長期貸款增加數量還不及去年同期。可見不僅是“拋房潮”已經來臨,就連居民購房貸款需求也在不斷的萎縮。

於是,有不少網友感到困惑,2024年是中國房地產歷史上出臺救市政策最多的一年。除了降房價外,其他該給的利好政策都給了。爲什麼各種房地產救市利好政策都已經悉數出爐,卻還是無法激起樓市的成交量,以及居民的購房需求?對此,我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老百姓收入減少和購房更理性

受到國內外經濟下行的影響,現在各行各業都不景氣,很多企業都在裁員降薪。受此經影響,多數老百姓的收入減少或失業,已經支撐不了當前高房價。此外,現在的購房者會根據自己家庭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買房置業,不會再像過去那樣衝動買房。而在老百姓收入減少和購房趨於理性的情況之下,現在樓市成交低迷也就不難理解了。

第二,房產市場缺乏賺錢效應

國內房價是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下跌,到現在已經跌了3年。先是從二三線城市開始下跌,後來在進入到2023年之後,像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又開始加入到下調的隊伍中來。而對於炒房者來說,他們是買漲不買跌,房價上漲了,他們會追漲。現在房價連年下跌,炒房者往往會選擇退出或觀望。正是因爲房產市場缺乏賺錢效應,投資炒房者大量退出,樓市就會陷入長期低迷的趨勢之中。

第三,救市利好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雖然今年各種救市利好政策不斷出臺,但所以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比如,銀行將首付比例從30%下調至15%,雖然降低了購房者的門檻,但是購房者每個月的還貸壓力有增無減,同時購房家庭利息支出也會相應增加。如果是貸款30年,等到購房者還清了所有房貸之後,所支付給銀行的利息就可以再買一套商品房了。

面對當前樓市出現“拋房潮”以及購房需求萎縮的情況。有業內人士表示:比高房價更令人擔憂的是,這2類人或將加快離開樓市。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類,投資炒房客。這類羣體主要是靠低價大量購買房產,再等到房價漲上去之後再拋售,從而賺取價差。而房價現在已經連跌3年,再加上房產稅試點城市將要擴圍。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炒房者會加快離開樓市,避免將來陷入持有大量房產,卻無法變現的尷尬。而這類人羣如果離開樓市,不僅會帶來成交的低迷,而且還會給房價帶來更大的下行壓力。

第二類,收入不穩定的人羣。很多人前些年看到別人買房,就不顧自己的經濟實力跟風買房。而在疫情之後,這些收入不穩定的人羣,或收入減少,或失業,已經無力償還每月的房貸。於是,就只好選擇棄房斷供,由銀行把房子委託法院進行拍賣。如果這類斷供的人羣數量越來越多,銀行就會拿着大量的房子一時無法變現,屆時就會面臨系統性金融風險。所以,大量的人選擇棄房斷供,肯定要比高房價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