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王者落難記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歐洲引以爲傲的汽車產業陷入四面楚歌,面臨歐盟排碳新規、中國對手競爭,和川普關稅威脅等內外挑戰。

精句選粹■Europe’s carmakers used to rule the world. Now they are fighting battles on every front.

歐洲汽車廠曾是主宰全球汽車產業的王者,並引領歐洲經濟成長,如今卻腹背受敵,在本國和海外市場雙雙陷入苦戰。

歐陸嚴苛的排碳法規帶來鉅額罰款風險,中國電動車對手在全球攻城略地,2025年川普上任還有潛在關稅挑戰,讓歐洲車廠前景晦暗無光。

歐洲嚴格的排碳新規,迫使汽車廠得銷售更多利潤不如傳統汽車的電動車,中國新興汽車對手崛起意味着德國汽車品牌的黃金時代落幕,最新的威脅則是川普的關稅政策。

顧問公司AlixPartners主管伯格鮑姆(Andrew Bergbaum)表示,歐洲汽車廠正處於「大崩解」(great disruption)的年代。

汽車產業動盪已經造成數千人失去飯碗,並可能進一步打擊歐洲經濟成長,歐洲近幾年的經濟表現遠遠不如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汽車產業對歐盟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佔比約達7%,大幅高於美國汽車業對本國經濟的貢獻。

歐洲最大汽車廠福斯(Volkswagen)2023年獲利創新高,然而隨着全球經濟成長減速和汽車需求萎縮,2024年稍晚福斯的股價已經跌至14年新低水準。福斯甚至考慮關閉德國工廠來降低成本,這將是創立87年來首度關閉本國工廠,此舉引發工會強烈反彈,發動萬人大罷工抗議。

歐洲第二大汽車廠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同樣身處水深火熱之中,以削減成本聞名的執行長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在2024年12月初閃電請辭,除了公司業績遜色和與董事會不和外,他與供應商和義大利政客關係不佳,也成爲去職的肇因。

歐盟排碳新規帶來壓力

除此之外,福特的歐洲子公司11月宣佈裁員4,000人,約佔歐洲總員工人數的14%。

歐盟禁售燃油車法規促使歐洲汽車廠快速揮軍電動車領域,但初期的市場熱情消退後,電動車價位較高和充電基礎建設不足,皆讓消費者裹足不前。德國在2023年12月宣佈終止電動車購車補貼,重創這個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

歐洲排碳新規2025年上路,汽車廠必須在歐盟銷售更多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才能符合排碳規定,否則面臨鉅額罰款。消息人士透露,福斯曾私下示警可能得支付至高15億歐元(約16億美元)罰金。

英國汽車製造商的壓力又更沈重,法令規定2024年的電動車銷售佔比若未達22%,將遭受高額罰款。英國政府曾暗示可能放寬規定,部分分析師預期歐盟可能跟進。對於倚重需求規畫來協調供應鏈的汽車業而言,這種不確定性帶來嚴峻考驗。

來自中美的雙重夾擊

與此同時,中國便宜的電動車引發歐洲車市競爭加劇。中國一直是歐洲頂級車廠利潤豐厚的出口市場,但中國經濟疲軟衝擊消費,使得賓士和寶馬(BMW)在2024年9月相繼發佈獲利預警。

最新的挑戰則來自川普,他揚言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不只歐洲的進口商品受影響,福斯、奧迪、寶馬和賓士等車廠在墨西哥設有工廠,川普先前已宣佈將對墨西哥進口的商品課徵25%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