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爲什麼不聽專家的建議?
文/詹軍豪 知名危機公關專家、福州公孫策公關合夥人
2025年3月15日,千禾味業因“千禾0”醬油鎘元素事件,毫無防備地被捲入了輿論的驚濤駭浪之中,品牌形象岌岌可危。3月21日,針對千禾的危機,詹軍豪精心設計了一套“三級響應模型”,期望能夠助力千禾借危機重塑品牌信任,進而搶佔行業發展的制高點。然而,千禾管理層對這些極具前瞻性建議的忽視,猶如親手埋下了定時炸彈,最終致使千禾在政策的沉重打擊下,不得不選擇改名,陷入品牌價值與消費者信任雙雙崩塌的困境。
錯失戰略主動權:從危機應對到政策絞殺
千禾零添加危機事件爆發後,“三級響應模型”核心在於將危機轉化爲品牌升維的契機,從情感、信任、戰略三個層面全面出擊:
第一級:情感共振與責任擔當
詹軍豪建議千禾CEO以“民族品牌代言人”的身份,發佈誠心誠意的致歉視頻。在視頻中,直面“符號與承諾的脫節”這一關鍵問題,不遮遮掩掩,不避重就輕,並將此次危機上升到“中國食品工業升級之戰”的高度,激發公衆對民族品牌發展的關注與支持。同時,立即啓動對這款產品所關聯的消費者全額退款、三倍補償機制,並捐贈等額資金至食品安全公益基金,以實際行動展現企業的擔當,重建公衆對民族品牌的信任。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能有效緩解輿論壓力,更能將千禾塑造成爲“行業革新者”的正面形象,在消費者心中搶佔一席之地。
第二級:透明化信任基建
詹軍豪建議千禾主動邀請國家質檢機構入駐工廠,全程直播原料檢測與生產流程,讓產品的每一個環節都暴露在公衆的監督之下,發佈《千禾零添加白皮書》,將“符合國標”的基本要求升級爲“超越國標”的技術承諾,彰顯千禾在品質把控上的高標準、嚴要求。同時,發起“百萬視覺錘設計大賽”,邀請網友重新設計標識,30天內由第三方機構監督評選,通過舉辦線下發佈會公佈最終勝出者名單,現場邀請權威媒體、第三方機構與網友共同監督,勝出者現場領走100萬獎金並用於部分新品包裝。此舉既能化解“誤導”輿論焦點,又能吸引公衆的持續關注與信任重建。
第三級:戰略級信任工程
建立高效的輿情響應機制,確保一線員工能夠在第一時間快速、準確地迴應公衆質疑,將潛在的輿情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防止輿情升級重大危機公關;聯合高校成立“零添加研究院”,匯聚各方專業力量,主動定義行業標準,實現從被動合規到技術引領的華麗轉身。若這一戰略得以落地實施,千禾完全有機會將此次危機轉化爲“行業領導者”的身份認證,甚至能夠憑藉自身的影響力,推動政策制定者重新審視行業規範,引領整個行業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千禾管理層卻選擇了一條“守法避責”的公關應對方案。其在3月20日深夜發佈的聲明中,刻意淡化核心矛盾,將責任一股腦地歸咎於公衆的“誤解”,避重就輕,甚至企圖以“商標合法”爲盾牌,迴避符號承諾與產品實質之間的明顯割裂。這一短視的決策,不僅未能平息“千禾0”事件引發的輿論風波,反而讓事件進一步發酵,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徹底崩塌。更爲嚴重的是,由於千禾未提前佈局“符號合規化”戰略,在後續政策出臺時,毫無招架之力,只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
政策重拳下的被動改名:戰略潰敗與信任崩塌
2025年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食品標籤規範新條例》,明確禁止使用“零添加”“0”等符號化表述誤導消費者。這一政策的出臺,猶如一記重錘,直接擊穿了千禾曾經引以爲傲的“符號護城河”。在政策的強制要求下,千禾不得不選擇改名。然而,這一改名行爲,在公衆眼中被解讀爲“被政策逼迫的無奈之舉”,而非“主動升級的積極行動”,顯得毫無誠意。這直接導致千禾失去了“零添加”賽道的差異化優勢,曾經憑藉符號營銷積累起來的消費者心智認知,如“0=純淨”,瞬間被政策的利刃徹底瓦解。消費者對千禾的信任如潮水般退去,品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也一落千丈。
詹軍豪的警示:危機管理的本質是戰略預判
千禾的慘痛潰敗,歸根結底是企業對危機管理的戰略短視所導致的。如果千禾能夠及時採納相關建議,本可實現三重至關重要的戰略目標:
合規前置
通過發佈《零添加白皮書》等一系列積極舉措,將“0”符號與“超越國標”的技術標準緊密綁定,爲可能到來的政策變化提前預留充足的合規空間,做到未雨綢繆,從容應對。
信任升維
利用透明化的舉措,將公衆對“符號質疑”的負面情緒,巧妙轉化爲“品牌共建”的積極參與,讓消費者從質疑者變爲支持者。例如,設計大賽的公衆參與機制,本可將“0”符號從爭議的焦點,轉變爲“消費者共創”的信任符號,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價值引領
憑藉“零添加研究院”的成立,佔據行業標準制定的話語權,將危機轉化爲確立行業領導者身份的絕佳機遇,引領行業發展潮流,爲企業贏得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
如今,千禾的改名代價遠遠超出了預期:品牌資產大幅稀釋,消費者心智份兒嚴重流失,政策風口徹底錯失。其被迫改名的被動姿態,不僅沒有挽回局面,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公衆對其“投機營銷”的負面認知。更爲可怕的是,這種負面影響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消費者對整個“零添加”概念產生信任危機,進而波及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詹軍豪的總結
千禾的悲劇,恰恰是中國企業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深耕”艱難轉型的一個縮影。當“視覺錘”淪爲“信任陷阱”,當危機公關淪爲“法律話術”,企業必然會爲自己的短視行爲付出沉重的代價。在此,我再次鄭重強調:“真正的危機並非出現在輿情爆發的那一刻,而是潛藏在企業對風險的漠視與戰略的短視之中。”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是主動變革與戰略短視的激烈較量。唯有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將危機轉化爲信任契約的重建,企業方能在複雜多變的市場週期中實現長久的繁榮發展,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