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人,喜迎新春,這份健康提醒請收好!

春節,作爲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承載着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情感,鞭炮也爲這喜慶的日子增添了一抹濃重的歡樂氣氛。但同時,冬季也是一氧化碳中毒高發期,鞭炮燃放、炭火取暖烹飪、圍爐煮茶等活動都有可能引發安全問題,爲了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與良好的生態環境,近日,青島發佈安全提醒。

市疾控中心提醒:請依規燃放鞭炮

鞭炮燃放會產生一些顆粒物(PM10、PM2.5),這些顆粒物能夠懸浮在空氣中,尤其細小顆粒物(PM2.5),能進入人體呼吸道,甚至到達肺部深處,對呼吸系統造成嚴重危害。同時,鞭炮燃燒也會釋放出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等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不僅會加劇空氣污染,還會形成酸雨,對土壤和水體造成破壞。

鞭炮爆炸時產生的噪音強度可達120分貝以上,遠超人體所能承受的安全範圍(85分貝)。長時間暴露在高強度噪音中,會對聽力造成損傷,甚至引發耳鳴、耳聾等問題。

鞭炮燃放後留下的紙屑、塑料包裝等廢棄物,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可能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鞭炮燃放產生的煙霧和顆粒物可能引發皮膚過敏反應,如瘙癢、紅腫等。煙霧中的化學物質可能刺激眼睛,導致流淚、紅腫、疼痛等症狀。持續的鞭炮聲可能引發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尤其對老人、兒童和寵物的影響更爲顯著。

市民在允許燃放的區域和時間燃放鞭炮,務必注意以下幾點:優先選擇低噪音、低污染的環保型鞭炮,減少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在規定的時間段內燃放鞭炮,避免長時間、高頻率的燃放;

在鞭炮燃放密集的區域,佩戴好防護口罩,減少顆粒物和有害氣體的吸入。在高噪音環境中,佩戴耳塞或耳罩,保護聽力免受損傷。儘量遠離鞭炮燃放點,減少暴露在煙霧和噪音中的時間。

燃放後及時清理鞭炮殘留物,保持環境整潔。在鞭炮燃放的高密集時段,應注意關閉門窗,防止室外污染物進入室內;有條件的家庭可開啓空氣淨化器,有研究表明,關閉門窗,室內空氣PM2.5濃度會顯著降低。

市疾控中心專家李丹丹提醒,市民燃放煙花爆竹後注意觀察身體反應,如出現咳嗽、胸悶、頭暈等症狀,及時就醫。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建議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監測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況。

關注家中老年人和患有“三高”的親人的飲食健康

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飲食均衡是健康關鍵。對於老年人和三高人羣,保持飲食均衡至關重要。市疾控中心專家林瀅建議,做好以下幾點,幫助老人平穩度過歡樂的新年,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選擇合適的主食對於控制三高症狀非常關鍵。臟器,比如大腦,比如心臟,它最主要能量的利用來源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糖類,應該保證一天攝入不低於3兩的主食,大家所說的少吃糖不是少吃主食,而是少吃精製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添加糖。年夜飯主食推薦以粗糧爲主,如燕麥、糙米等,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控制血糖和血脂。北方人年夜飯習慣吃餃子,寓意“歲更交子”,在和餃子面時可以加入雜糧,調餡兒時注意葷素搭配、少油少鹽,老年人還是可以適量食用的。

選擇優質蛋白是非常重要的,建議優先選擇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蛋白質來源,如魚、剔除脂肪的瘦禽肉、豆類和蛋類。烹飪方法上,推薦採用清蒸、水煮或燉煮等方式,減少油炸和油煎,以降低食物中的油脂含量。年夜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種食材就是魚,寓意“年年有餘”,食用方式可選擇清蒸,味美營養。

蔬菜和水果是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多吃深色蔬菜如西蘭花、胡蘿蔔和菠菜等,它們富含抗氧化成分,有助於降低血脂和穩定血糖。例如菠菜丸子、胡蘿蔔燉牛肉等。同時,選擇低糖水果如柚子和草莓,並注意控制食用量,有助於避免血糖波動。五顏六色的蔬果點綴在年夜飯餐桌上,不僅讓菜品看起來更加豐富誘人,而且能讓一家人吃得健康又開心。

過年的助興酒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適量飲用,能少點就少點,可選擇以茶代酒,或者選擇奶或發酵乳等促進消化、維持腸道菌羣平衡的飲品。老年人和三高人羣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每天飲水量應在1500-1700ml左右,以白開水爲宜,少量多次飲用,避免口渴時才大量喝水。

年年看春晚,年年有期盼。看着春晚聊着天,堅果是優良的零食選擇,它們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維生素,有助於控制血壓和血脂。然而,由於熱量較高,老年人和三高人羣應適量食用,如一小把核桃或杏仁。此外,應儘量少讓老人食用高糖、高鹽和高脂肪的零食,以降低健康風險。

少量多餐和細嚼慢嚥是適合老年人的飲食習慣。這樣既能幫着他們把吃進去的美味慢悠悠地“拆解吸收”,讓營養一點不浪費,又能巧妙地管住嘴,讓老人身體輕鬆沒負擔,吃嘛嘛香,幹啥啥順!

總而言之,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更要關注家中長輩的飲食健康,用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爲他們的身體保駕護航,共享一個健康快樂的新年。

請謹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的一種無色、無味、無刺激性,比空氣輕的氣體。空氣中一氧化碳含量如達到約0.05%時,只需幾分鐘的時間,人體就會出現輕度中毒表現,嚴重可能導致昏迷並危及生命安全。

生活中常見的一氧化碳中毒主要來自家庭煤爐取暖和煤氣泄漏。當室內通風不良時,家用煤爐、燃氣所產生的一氧化碳氣體以及煤氣泄漏等原因均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當然,鍊鋼、燒窯、礦井放炮等工業生產過程中如果爐門關閉不嚴、管道泄漏或通風不良,也可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氣體,引起中毒。

專家解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與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的濃度密切相關,同時也與患者自身健康狀況有關。

按照中毒程度可分爲三級:輕度中毒患者可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心悸、四肢無力等,甚至有短暫的暈厥,若能及時脫離中毒現場,吸入新鮮空氣,症狀可迅速好轉;中度中毒患者可出現胸悶、氣短、視物不清、運動失調、嗜睡、意識模糊,口脣呈現櫻桃紅色,如能及時搶救,積極氧療,一般可恢復正常,無明顯併發症和後遺症;重度中毒患者可迅速出現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難以至呼吸衰竭,死亡率極高,搶救後存活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但要注意,部分患者在接受高壓氧艙治療後,可能會因症狀暫時緩解而忽視後續治療的重要性,這是極爲危險的。因爲一氧化碳中毒後,患者可能會經歷一個看似恢復良好的“假癒合期”,但隨後在一週至2個月內,可能會再次突發以癡呆、精神情感異常、肌張力障礙等一系列症狀的神經系統疾病,即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

專家提醒,市民一旦懷疑患者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施救者在接近前,應首先評估環境是否安全,如環境危險,應遠離現場至安全區域,並迅速報警。注意不可在燃氣泄漏現場打電話、開燈或使用打火機。施救者應立即撥打120,準確報告事發地點、事件類型以及患者人數、中毒情況;做好個人防護,可戴防毒面具或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匍匐進入現場,開窗通風;將傷者移至空氣新鮮處,鬆解患者衣釦和腰帶,注意保暖,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和刺激,以降低氧氣消耗;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或嘔吐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昏迷不醒但有呼吸者,讓患者保持側臥,防止嘔吐物窒息,有條件者可給予吸氧;等待急救車到達之前的時間內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脈搏、呼吸情況;如果患者出現昏迷或不省人事,檢查無呼吸,應立即開展心肺復甦;儘快將患者安全送往就近具備高壓氧治療條件的醫院接受治療。

專家提醒,室內使用煤爐、炭火等取暖設備時,煤炭要燒盡,不要悶蓋。門窗要預留一定的縫隙,經常通風換氣,避免一氧化碳聚積,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市民要選好爐具,取暖用的煤爐要安裝煙囪,保持煙囪結構嚴密和通風良好,防止漏煙、倒煙,伸出窗外的煙囪應該加裝防風帽,開口處應該低於房檐。市民還要經常檢查定期檢查爐具,維護和清掃煙囪和風斗,煙囪接口處用膠條封好,防止漏氣,沒有裝煙囪的煤火爐不要放入室內。煤爐、炭火等取暖設備應遠離易燃、易爆、易揮發的有毒物質,不要直接放在臥室。在低氣壓、相對溼度較大的雨雪冰雹天氣等氣象條件下,市民儘量不要使用煤爐、炭火等取暖設備。家中吃火鍋時,最好不要使用煤炭火鍋,使用煤炭爐的單位或家庭,最好安裝一氧化碳探測器,並定期檢查維護,以確保探測器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