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環瑞/臺灣政經若受政治阻擋,G20大餅吃不到

▲G20 各國元首齊聚。(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屈環瑞

甫落幕的20國集團(後簡稱G20)杭州峰會,可視爲兼具政治經濟意涵。在峰會正式開始之前夕,中國大陸美國宣佈同意《巴黎協定》。中國大陸與美國之碳排放量,佔全球的碳排放總量約百分之四十一,此意味着須進行「去碳」、「減碳」的重大工程,須改變原來仰賴的能源結構,從依賴高污染性、高碳排放量的能源轉移到使用較爲乾淨而少污染、低碳排放量的能源。此外,G20杭州峰會落幕,會議結果可總結爲「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習近平公開表示:「我們同意支持多邊貿易體系,反對保護主義」G20峰會訂出的五大方向,意味着未來全球將可能朝向更開放的貿易型態而非趨於封閉、保護之貿易型態。儘管中國大陸、印度、美國等G20成員國,內部時有對於貿易自由化之反對意見,美國甚有總統候選人揚言當選後將退出WTO多邊貿易體系,然至少目前看來貿易自由化仍是被關注的議題,如下:

一、 決心爲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二、 決心創新成長方式,爲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三、 決心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四、 決心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兩大引擎,構建世界開放型經濟,共同制訂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五、 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G20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臺灣發電比例,向以高碳排放量的火力發電爲主。據臺電104年度的簡報,104年臺電系統發購電量爲2,191億度,火力發電量比例達78.4%,其中燃煤35.7%、燃油4.7%、燃氣35.1%、汽電共生2.9%(不含垃圾沼氣),再生能源佔比爲4.2%,抽蓄水力1.4%,核能爲16.0%。事實上,臺灣的發電比例與一直以來期望邁向的「低碳家園」目標乃是相互衝突,既要「非核」又要「低碳」,孰難!在兩個碳排放「大戶」同意《巴黎協定》後,後續可能將有其他國家附和,將對臺灣之現有能源政策與結構產生何影響,可待時間驗證。另,G20對於臺灣的啓發是:須更重視及參與未來可預見的多邊貿易體系與多邊貿易自由化。臺灣之貿易自由化,除了國內法規尚需改善外,對外之洽籤各種優惠貿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PTA),含括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RTA)在內,遇到最大的障礙乃是政治上的障礙,無論G20如何畫大餅,臺灣對外政經關係若受政治阻擋,G20的大餅亦是「看得到,吃不到」。

臺灣對外之政治與經濟關係,不可忽略兩岸關係之因素及其變化,兩岸關係是必須百分百掌握與考量之變項,新任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向大陸北京喊話,希望可以繼續於打擊犯罪、臺灣經貿議題合作與對話,某方面亦言喻出「兩岸關係之變化」。上任滿百日的蔡英文總統及其執政班子以何接招,倘若想玩模糊手法,最後只怕模糊玩不成,反被「河蟹」。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屈環瑞,國際關係研究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