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楚? 一張圖看課綱到底微調了什麼

▲反課綱學生包圍教育部。(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楊佳穎/臺北報導

課綱微調爭議不斷,反課綱學生團體更展開「七二二包圍教育部」行動現場聚集約300名學生與部分家長、老師與支持民衆,要求教育部出面迴應。教育部則在23日晚間於4校同時進行課綱座談會,說明課綱微調程序內容,並針對各界質疑內容一一解釋。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教育部在議題簡報中列出五大課綱微調重點,針對外界重點質疑項目提出解釋,如多數新版教科書沒有因新課綱而刪除「228事件」、「白色恐怖」,228事件從「說明」變成「重點」;白色恐怖則因歷史課本已有相當論述,爲避免重複,將公民課本中「白色恐怖」等限制性舉例提升爲「政府濫用權利對人民的迫害」的任何案例;另外,臺中一中說明會中,有老師於提問時指出「教科書中...我國最高峰竟然是喜馬拉雅山...」,經查與事實不符,無論是新課綱或依據新課綱所編寫的教科書中,均無此敘述。

反課綱微調包圍行動原本預計兩天一夜,但隨着學生夜衝教育部長思華辦公室後,也再度引起注目,24日上午也有反黑箱課綱聯盟團體到場聲援,爲避免衝突再度發生,教育部四周架起拒馬,現場也有警力維護。事實上,這場包圍教育部行動除了現場抗議得很激動外,在網路上也掀起了不少討論,行動前即有聲音質疑背後有臺聯青年軍的身影介入,另有粉絲專頁PO出影片質疑到場學生有些人根本對課綱微調一問三不知,也有人說別傻傻分不清楚,聽到抗議就跑去。

課綱到底微調了哪些?本報就教育部所提供的資料將重點整理如下,並就最後爭議的歷史課綱臺灣史部分,列出四個單元:早期臺灣、清朝統治、日本統治、當代臺灣,讓讀者可以進一步瞭解。

▼教育部103課綱微調重點。(圖/記者楊佳穎制,資料來源/教育部)

103課綱遭各界強烈質疑夾雜程序面瑕疵、內容史觀主體改變等問題,其中又以歷史課綱臺灣史部分最具爭議。臺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先前指出,實質內容部分,教育部假「微調」名義大調特調,像是辯解臺灣史課綱「只微調23%」,「實際上,課綱字數更動高達60%以上,內容修改嚴重違反課綱簡明、開放、不下結論的原則,且錯誤百出。」

高中歷史課綱臺灣史微調重點:

單元一、早期臺灣

一、「國際競逐時期」改成「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

二、「鄭氏」改成「明鄭

三、荷西「治」臺改成荷西「入」臺

四、刪除「漢人、日本人與原住民接觸」

五、刪除「濱田彌兵衛」與「麻荳事件」

六、加入明代顏思齊鄭芝龍來臺

單元二、清朝統治

一、將「清代」改爲「清廷

二、「中法戰爭」部分,強調「臺灣在劉銘傳的領導及民間如林朝棟等的支持下擊退法軍」

三、說明清廷在臺灣的「現代化建設」如電報、教育和鐵路,使臺灣成爲當時全中國最先近的省分

單元三、日本統治

一、將原有「日本統治」改爲「日本殖民統治」

二、加入臺灣與甲午戰後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之互動,包括孫中山來臺尋求支持,以及臺人蔘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說明,以及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影響與作爲

三、淡化日本對臺建設內容,增加殖民政府對臺灣人民經濟與土地的侵害,以及多數貿易由日本商社壟斷

四、強調中華民國宣佈對日抗戰,並聲明廢除馬關條約、抗戰中軍民死傷慘重,以及臺人李友邦等赴大陸參與抗戰

五、加入「婦女『被迫』做慰安婦

單元四、當代臺灣

一、「光復」取代「接收」

二、增加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內容,並敘述中華民國憲法的制定與臺灣代表的參與

三、「二二八」事件簡化爲發生背景、過程與影響

四、刪除「簡述中華民國政府從代表中國到外交孤立的歷程」

五、移除「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與環保問題」,強調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臺海對峙、八二三炮戰、反共政策與白色恐怖、保釣運動

六、說明十大建設、科學園區資訊業的發展;並介紹此階段重要經濟政策的推手如孫運璿

七、述此時期兩岸關係的演變及具有影響性的重大事件,從三不政策、開放探親國統綱領、辜汪會談、飛彈危機到世界分工體系下的兩岸經貿關係。

▼「七二二包圍教育部」行動。(圖/記者周宸亙攝)

▼學生夜宿教育部。(圖/記者季相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