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學生的意見寫進未成年人保護法

在今年8月學校組織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意見徵詢會上,同學們各抒己見。受訪者供圖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一條立法修改意見來自上海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政附中”)的學生們。

這條意見是:關於第116條提出的“公安機關發現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等行爲的,應當予以訓誡、責令其繳納保證金並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對於拒不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的,可以沒收保證金”的內容,鑑於每個未成年人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建議修改爲對發生此類情況的監護人予以教育爲主。

在最新發布的未保法中,刪除了繳納和沒收保證金的內容。上個月,同學們還收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的感謝信,這封信讓他們備受鼓舞。

事實上,這條意見是華政附中的學生們在修法調研基礎上,提出的17條修改建議中的一條;而除了關心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這所以法治教育爲特色的學校還爲學生組織了大量法治實踐活動

初一(2)班的王辰宇告訴記者,今年7月《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通過學校和虹橋街道組織的修法活動,他第一次完整地通讀了法律文本。當時,想到自己平時在馬路上聞到的二手菸氣味,同學們也曾討論過父母在家吸菸的氣味難聞,他在網上查到,全國每年有上億兒童正在遭受二手菸的危害。所以,他建議加大“任何人不得在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公共場所喜宴、飲酒”的懲罰力度。

初二(4)班的楊鈞涵從私人角度提出建議。因爲從小個子長得比同齡人高,她提出對公共遊樂場所、文化場館和公共交通等設施實行免費或優惠對象的標準,是否可以從身高改爲按年齡劃分,“因爲我覺得,如果一個人一直長不高就不用買全票了嗎?只有按年齡才公平合理”。

她的建議最後沒有被採納。和父母交流時,父親告訴她:你的建議在個人角度看似合理,但放在全國這盤大棋上就會帶來更多不合理。你提的意見要站在全局、全國的高度,要合情合理。“雖然我的意見沒有被採納,但在修改全國性法律上我曾發出過自己的聲音,這就夠了”。

高二(2)班的周姿宏的建議涉及第25條“教師懲戒權”,她認爲應當明確“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爲”判斷標準。這是她第二次提出這條建議,第一次是在學校去年舉行的“關於中小學教師教育懲戒權”全校聽證會上。

當時,虹橋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趙光與同學們就留守兒童保護、課外補習班、教師校園懲戒權、預防青少年沉迷網絡、反對家庭暴力等展開探討,大家各抒己見、觀點深入交鋒,令她印象深刻。後來,同學們將建議提交給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後,部分建議得到採納,還受到教育部的表揚。

該校副校長顧平康介紹,近年來學校依託學生事務中心這一平臺,與政治課、社團課等相結合,爲學生提供了模擬調解、模擬聽證、模擬立法、模擬庭審、模擬學校管理、模擬政協等活動。在學校的鼓勵下,全校學生親身參與營養午餐、學生課業負擔等熱點和難點問題的處理,學生事務中心的志願者先期調研和校園聽證會形成建議,以學代會舉行大會審議,最後通過校園“立法”程序,制定了《無校服日實施規定》《學生作業自主權實施規定》《學生在校使用手機規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學生外帶食品進校園管理若干規定》5部校園“法”。

例如,2018年的《學生外帶食品進校園管理若干規定》起源於一次師生間的小矛盾。有天早上,有學生將關東煮帶進教室並不小心打翻了,師生就“外帶食品能否進校園”的問題產生了不同意見,雙方都不太服氣。當時,學校正在開展“模擬調解”活動,考慮到學生外帶食品進校園不是個例,且涉及食品安全、校園管理等問題,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模擬調解、辯論、模擬聽證等環節,最後制定形成了《學生外帶食品進校園管理若干規定》。

“模擬政協”是學校目前正在推進的最新活動。

高二(2)班李孜��向記者介紹,去年學校附近新修了一條路並設立了交通信號燈,導致校門口交通更加擁堵了。於是,在校長的倡議和校團委書記的帶領下,學生事務中心約20名初高中學生參與進來,分別負責在全校學生中發放問卷調研、監測校門口車流量、計算紅綠燈時間、查看車輛停放狀況等工作,經過法律條文的研讀和商討,形成了校門口增加無人執法監控探頭、調整紅綠燈時間、延長交通隔離線等5條意見。調查報告轉爲政協提案提交後,區交警大隊很快來到學校,與同學們面對面給出答覆:5條建議3條得到整改,一條交屬地解決,另一條不能辦理給了合理解釋。很快,校門口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改善。

顧平康還告訴記者,作爲一所法治特色高中,學校在中學基礎型課程中梳理了近500個法治教育的滲透點,編寫《基礎型課程法治教育滲透指南》,在各門課程中“無痕”滲透法治教育。同學們介紹,化學課上老師會講到《環境保護法》,數學課講了《保險法》,地理課講到了《領海及毗連區法》,歷史課涉及中國古代的法律,即使體育課也會講到《體育法》《反興奮劑條例》等內容。

近年來,華政附中填報政法類專業的學生比例逐年上升,被名校錄取的學生比例也不斷攀升。“法治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孩子們瞭解法律知識,我們感到讓每位學生參與其中的過程很重要,能讓他們的自信心、自主能力、法治素養等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顧平康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