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放棄400萬年薪 7年級生臺灣小子要改變世界
文/莊雅茜
美國《富比世》雜誌公佈今年度30歲以下傑出青年名單,在科學類別出現一個臺灣人名字,潘世昂。這位臺灣7年級生能夠躍上國際舞臺,主因是他正嘗試推翻主宰兩個世紀的蒸汽發電方式,若他的研究成功,便能大幅降低發電成本,這也是爲什麼,他的研究還在進行,就已獲《富比世》選爲具有潛力「改變世界」的科學家。
出身高雄的潘世昂,目前在美國高智發明旗下擔任首席科學家。他擁有一張漂亮的學歷,從高雄中學、史丹佛大學到哈佛研究所,在老師、朋友眼中,他就像是一個天才型學生。
「我們那時(高中)都覺得,他是未來最有機會在研究(領域)發光發熱的,」目前在北一女擔任教職、與潘世昂認識超過10年的高中同學廖紹棠說。
熱愛科學的潘世昂,從大學到研究所一路選念物理,但在他的履歷中,卻有一項很不「科學」的經歷:高盛策略分析師。原來打算大學畢業後,到哈佛物理研究所繼續進修,不料,還沒畢業,在臺灣的父親卻被發現罹患癌症,讓潘世昂不得不暫停學業,返臺照顧家人。
姊姊潘世祺說,父親去世時,兩姊弟都還在美國唸書,身爲家中唯一男丁的潘世昂卻主動說要休學,爲的是轉戰華爾街高盛,分擔姊姊高達新臺幣百萬元的學費。
發明可以改變人類生活,那金融呢?他告訴自己:「你幫一個公司,你幫它降低借款利率,讓他員工繁榮(有錢)一點,你做這件事情,有可能對人有幫助……。」
在理想與金錢中掙扎,潘世昂只好用這個想法,說服自己接受高薪的工作。等了一年,直到姊姊從耶魯法學院畢業、找到工作,他馬上辭職,重回科學的懷抱。
當時潘世昂22歲,高達新臺幣近400萬元的年薪,知道的人反應都是:「幹嘛回去唸書、拿微薄獎學金?」不過,潘世昂卻不這麼想,「我年輕的時候我想做其他的事情,我照樣可以賺錢,就是夠了。」
「想到宇宙的龐大,人類比起來很小……,人類腦袋竟然可以解開謎題,這是一個滿感動的過程。」明明可以走捷徑,潘世昂卻選擇難走的路,這樣的另類選擇早在他學生時期就有跡可循。
廖紹棠回想,就讀高中時,教育部有一個兩年「基礎科學人才培育計劃」,鼓勵各校資優生到大學找教授指導研究論文,但不同於奧林匹亞等國際級競賽,可以保送國手進臺灣大學,此計劃對升學並沒有太大幫助。
高雄大學統計所前所長黃文璋,當時是潘世昂的數學指導教授,他曾訓練過無數個奧林匹亞國手,但很多資優生參與研究計劃,是爲了履歷。他說,潘世昂和其他資優生最大不同在於,他研究不是爲了考第一名,而是真心想找到問題答案。
「世界上大概還有20億到30億人,沒有可靠的電力,所以那些人的生活條件都還在19世紀的那種環境下,這很慘、很不公平……,」現在,潘世昂有95%的時間投入研究如何降低發電成本。
視功名成就爲無物,這位資優生憑着「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傻勁,才成爲全球30歲以下年輕人,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臺灣之光。
【 更多報導 】
「有房?有車?要跟公婆住?」聯誼男人的疑問:爲什麼女人都很敢問
10句超實用英文口語》不是so what!「啊不然勒」英文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