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點天災人禍
前陣子許多地方都傳出水情吃緊,近日才因爲中南部接連降下大雨而使旱象有所緩解,惟這波天氣變化和氣象專家的預期有不少出入,這也顯示面對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大幹旱、強降雨,我們越來越難預測,所以也更該做好準備。
然而此刻,東沙島附近又有低壓可能發展成爲颱風,在這樣頻繁的天災循環中也要提醒國人幾個殘酷的事實:世界銀行曾把我國評爲「最易受天災侵襲」的等級,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的報告也曾將我國歸類爲地震、山崩、土石流的高度風險區域,在上述報告中,甚至預估我國平均每年將有250人死於天災。面對颱風豪雨,我們實在不能掉以輕心。
近年輿論對於如何做好事前防災已經多有討論,唯獨對於災後「復原力」的關注相對較少,特別是臺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8年後甚至還會走向「超高齡社會」,如果災後的生活機能、交通運輸、醫療救護量能無法迅速回復至災前水準,那麼天災所造成的人命損失恐怕會比預期更嚴重。
超高齡社會的概念也可廣義延伸到公路、橋樑及都市建築等硬體的老化,如果政府不能預先投入足夠資源,只想着綁樁灑錢,那麼上述臺灣社會的諸多「弱隙」,就可能因爲某一場天災而引發空前的連鎖效應,屆時亡羊補牢已晚矣。
回想過去幾周因爲政府無法做好事先的產銷規畫,而造成水果價格大崩盤的「人禍」,已讓全臺憤慨不已。面對颱風季節的來臨,我們必須提醒蔡政府,颱風後的菜價、物價的波動,以及大前年南臺灣爆發數萬人感染登革熱的嚴重疫情,都是颱風水患後必須高度警戒的課題,切莫等到災害發生才雙手一攤,卸責給「內部無法團結」。
從整體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說,「南部缺水、北部缺電」這8個字應該就是掐住我國發展格局的至要關鍵。而上述不利因素又會因爲極端天候的影響而越來越加劇。
可惜的是,蔡政府爲了躁進廢核而卯足全力使用火力發電的結果,不僅讓臺灣的碳排減量破功,也因空污肆虐而間接造成臺灣每年新增13000人罹患肺癌的病例。換句話說,蔡政府選用錯誤政策,間接成了極端氣候的幫兇,也連帶加劇了臺灣人民生命、健康及財產損失。
隨着夏季天災風險持續升高,社會氛圍自然更不安定,前陣子每日都出現兇殺新聞,顯示社會的暴戾之風、茫然困境已經讓人心的浮動達到一個臨界。
蔡總統花了太多心思在意識形態、搶錢卡位和政治鬥爭上頭,造成她首任的上半場表現實在不理想。期盼蔡總統在她的下半場可以放下執着,讓臺灣社會少點天災人禍,重現原本應有的「復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