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跨越六座大山 是臺灣朝野全民的共業
臺北美國商會公佈2015商業景氣調查,有逾6成會員廠商看好臺灣未來5年景氣,看好比例是近3年來首次正成長。(圖爲民衆購物,本報系資料照)
臺北美國商會上週公佈2015商業景氣調查,有逾6成會員廠商看好臺灣未來5年景氣,看好比例是近3年來首次正成長。但是外商來臺投資,在商言商,除了在意投資獲利表現之外,更在意的是投資環境的友善性和可預測性,以免影響未來長期投資的規劃佈局。而從投資風險評估的角度來看,美國商會的調查報告臚列了多項他們感到憂慮或關注的事項。這些在我們看來也許是耳熟能詳的老生常談,從外商口中再次點明,並非意謂遠來的和尚纔會唸經,反而恰是凸顯我們似乎陷入積非成是,或至少缺乏解決問題能力的盲點和偏失。所謂他山之石足以攻錯,藉助外商的直言,我們期待能成爲刺激臺灣向上提升的正能量。
歸納美國商會對臺灣總體投資環境的批評或建言,大致可區分爲兩大面向。第一個面向指涉的是政府公部門體系運作的不足或不符期待之處,包括臺灣法規解釋不一致性、行政效能不彰以及法規不合時宜等3項。而另一個面向所指涉的則是更寬廣的對臺灣整體投資環境的評價和疑慮,包括對國內朝野惡鬥的憂慮,對臺灣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期待,以及對兩岸服貿協議後續法律程序懸而未決,可能產生國際信用問題的疑慮。
進一步檢討分析美國商會所關注的這六大議題,總體以觀,的確堪稱是影響臺灣向上提升的六大罩門。不過,如果逐一盤點,每個議題的性質、影響層面乃至解決問題的時效壓力並非雷同。如何別其輕重緩急,予以對症下藥,自然也就成爲臺灣無可逃避的挑戰課題了。
足以影響臺灣進步提升的第一座大山,所謂臺灣法規解釋的不一致性議題,可以說是存在已久的課題。事實上不只法規的解釋往往因機關或因人事的更迭而不一致,公共政策的制訂和執行力度強弱,不只外商感到無所適從,國人遇到更往往只能徒呼負負。要解決這種沉痾,公部門體系也不是沒做過努力,但顯然績效不如大家期待,只能寄望能繼續加把勁,徹底揚棄因循本位、各自爲政的積習。
第二座大山觸及政府行政效能不彰的課題,相較而言這可能是比較空泛的指涉。事實上行政體系近年來大力推動政府服務品質的績效評比,特別是在資通訊服務的便捷性和創新加值服務方面有顯著成效。但還是被外商提列,也許只能說不能因比過去進步而自滿,提升行政效能本質就是無止境的追求,百尺竿頭還要更上層樓。
第三座大山觸及法規不合時宜,美國商會直言臺灣法規太過「閉門造車」,往往不瞭解國際潮流方向。有關法規不合時宜的議題,不只是既成的事實,而且更是於今爲烈。處今網路快速變化的顛覆年代,法規的滯後與閉門造車,帶來的影響是立即和全面的。臺灣的行政和立法部門對此都有不可逃避的責任。
臺灣的朝野惡鬥沒完沒了,不只導致臺灣因內耗而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嚕,於今連外商也看不下去了,這真不知道算是當局者迷,還是旁觀者清。但無論如何,朝野如果繼續玩這種零和對抗遊戲,可以斷言臺灣不會有明天。
當臺灣的有識之士憂心爭取加入各種國際經貿區域合作組織處處受阻,可能使經濟發展陷入邊緣化的困局之際,美國商會的報告也表達同樣的關切,從而有高達83%的受訪企業支持臺灣應加入TPP,並相信臺灣有能力達到加入TPP所需要的門檻標準。外商的樂觀期待,及表態期盼美國政府能協助臺灣加入,自然爲吾人所樂見,但加入TPP意謂臺灣要做出更大更多的貿易開放,而臺灣的民粹與本位,將是最後能否跨越這座大山的檢驗指標了。
最後一座大山觸及兩岸關係議題,但美商真正關切的是如果臺灣連已經談好籤約的服貿協議,都可以在後續的法律程序予以延宕、擱置,則未來臺灣對外所洽談的經貿協定,是否也跟着生變。我們必須說,美商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在商言商,如果雙方的合作協議存在不確定性,生意肯定做不下去。同理政府的政策與法令如果缺乏可預測性,可以朝令夕改甚至翻臉不認,招商引資只能淪爲空談。綜而觀之,這座大山無疑是臺灣當前最難跨越的罩門了!
當臺北美國商會對臺灣景氣調查看好率出現近3年來首次正成長,財政部統計去年稅收創下歷史新高,這代表臺灣還有一搏的本錢和機會,但是橫亙在前的六座大山如果跨越不了,當下的榮景並不可恃。臺灣必須向上提升,否則不進則退,這是大家的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