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迎接兩岸後疫情時代
旺報社評
在堅持防疫清零政策及閉環式管理下,北京冬奧如期舉行,至今未見選手感染事件,北京本土病例也在個位數內。大陸的清零政策雖引起爭議,但相較去年東京奧運以及最近數月變種病毒在西方國家造成重大傳染,清零政策有其必要性與正確性。
各國不堪經濟負荷
另一方面,許多國家鑑於Omicorn變種病毒重症率較低,且疫苗注射率提高、治療新冠肺炎新藥成功上市,尤其經濟壓力不堪負荷,紛紛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加速放鬆邊界管制。這兩種不同的防疫思維與措施,勢必對全世界疫情造成影響,也會帶動開放邊界管制的浪潮。臺灣以貿易立國,不可能長期閉關自守,必須未雨綢繆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爲邊境逐步開放預做準備。
去年年底開始,具高傳染力的Omicron變種橫掃全球,疫情比前年冬季還要嚴重。但是由於疫苗施打普及率提高,許多國家民衆甚至已接種第三劑,重症比率和致死率因而大幅下降,對抗新冠肺炎的新藥也證明有效,開始普及。總體說來,這種變種病毒造成社會的風險仍大,但對個人風險已經降低,如果還是採取嚴格的封鎖措施,對經濟與社會的代價實在過高。
而且研究發現,封鎖限制實際上對減少死亡人數的效果,只有微乎其微的作用。但可能造成其他後果,如民心浮動、搶掠事件頻傳、失業率上升、教育品質下降、家庭暴力事件增加、吸毒過量人數激增等。因此許多西方國家逐漸放鬆防疫措施,宣佈與病毒共存,將新冠病毒視爲一般流感來處理。
Omicron的強大傳染力突破了各國邊界,使人們質疑封鎖邊境的有效性。根據「世界數據觀察」網站(Our World in Data)顯示,世界上超過6成的人口(61.6%)完成了第一劑疫苗注射。許多國家面臨勞力短缺、供應鏈阻塞、嚴重通貨膨脹等等經濟壓力,都希望儘快解除邊境管制。特別是嚴重依賴觀光業的國家,亟需外國旅客帶來外匯。像是東南亞觀光大國的泰國已經迫不及待於2月1日全面開放邊境,所有入境旅客只要備妥相關文件即可不必隔離。
試點管制免除隔離
其他東南亞國家擔心延誤觀光商機,也紛紛加快開放腳步。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觀光勝地峇里島、越南都陸續宣佈免隔離入境規定。澳大利亞也已宣佈從2月21日起,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入境免隔離。紐西蘭較爲保守但也提出「五階段重開計劃」逐步開放,預計7月允許國際旅客入境。英國、希臘、法國、葡萄牙、瑞典和挪威等國都宣佈即將開放邊界。
在這波開放浪潮下,臺灣也傳出228後有機會鬆綁邊境措施,疫情指揮官陳時中透露,正在評估鬆綁邊境相關措施,包含放寬商務簽證資格,以及將檢疫天數自14天縮短爲10天。目前預計最快在2月28日後,優先開放商務客入境,但暫不考慮觀光旅遊。
新冠病毒流感化是大勢所趨,以我們的國情與經濟條件下,要堅持清零,但也要兼顧經濟發展,特別是滿足服務業爲主的大量就業人口的需要。臺灣去年的經濟數據與股市表現雖然紅紅火火,但許多民衆無感,跟疫情管制造成的傷害不無關係。隨着疫苗施打率普及,本土確診病例受控,政府應更有自信,做好相關準備,提出路徑圖,考慮開放一般旅客,讓民衆有所準備。
例如政府可以根據各國疫苗普及程度、病例數等等數據,將各國旅客分類,根據風險逐步開放,並在入境時進行分流,安置隔離處所。甚至對低風險地區的旅客,減少或是免除隔離。政府也可以考慮試點方式逐步鬆綁邊境管制,去年春天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接受金門縣政府請願時表示,會研議縣政府推動「金廈防疫泡泡」的提案。兩岸政府都堅持清零原則,兩岸華人社會都願意爲公共利益放棄個人方便,認真戴口罩、勤洗手,防疫成就世人有目共睹,大陸屬於低風險地區,不妨以小三通爲試點,逐步恢復兩岸交流,準備迎接後疫情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