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AED國產化浪潮已起 提升競爭力需瞄準性價比

2020年歐洲盃開賽不久,就發生了驚險一幕。

北京時間6月13日,丹麥對戰芬蘭。在沒有發生對抗的情況下,29歲的丹麥著名球員“愛神”埃裡克森突發昏厥,當場倒地。隊醫迅速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等設備進行心肺復甦急救。最終,埃裡克森成功恢復意識

6月27日的消息稱,埃裡克森已成功接受植入心臟除顫器並順利出院。“埃裡克森心臟驟停幸運獲救,這不僅要感謝他的隊友們、裁判和急救人員,也要感謝AED!”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說。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

AED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可以通過電擊除顫挽救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是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

心源性猝死是由於各種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約爲54.4萬人。有研究指出,當患者發生心臟驟停時,搶救時機非常重要,搶救時間每延遲1分鐘,其生存率會降低7%―10%。在正常室溫下,心臟驟停4分鐘後腦細胞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如果心臟驟停時間在10分鐘以上,即使病人被搶救過來,也可能導致腦死亡

心臟驟停多發生在院外公共場所,其高發地點主要有公共運動場所、交通樞紐(機場、火車站地鐵站)、大型購物中心和工廠等。因此,2015年美國心臟協會強調,早期呼救、早期實施高質量的心肺復甦(CPR)、早期進行AED除顫等急救措施對提高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十分重要。

5月24日,一名乘客北京地鐵9號線北京西站昏倒,在急救階段,車站工作人員使用站內配置的AED,與醫護人員一起成功救助了該名乘客。

在北京急救中心一線工作了30年的賈大成說:“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能否搶救成功,一方面要看搶救是否及時,另一方面要看有沒有使用AED。沒有使用AED的心肺復甦,搶救成功率極低。”

“包括心源性猝死在內的急症中,70%發生在家庭建議每個家庭至少要有1-2人學會急救,而社區等場所都應配備AED。”賈大成建議。

上海光電醫用電子儀器有限公司公共急救事業部部長竺璐從2014年開始從事AED的培訓和推廣工作。他強調,AED最大的特點就是操作簡單、安全、有效,稍加培訓即可上手。

自主研發產品撐起國內市場“半邊天”

製造AED的公司主要有美國的菲康、ZOLL,荷蘭的飛利浦日本的光電等。長期以來,我國AED依賴進口,國外AED設備企業佔據了中國AED的主要市場份額。國產設備問世之前,每臺AED售價4萬元以上,客觀上加大了我國AED的普及難度。

突破困境,儘快打造完全屬於我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AED設備,2013年,科技部正式立項,將AED項目列爲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並將“大孔雀”項目落戶深圳邁瑞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瑞)。

2013年,邁瑞發佈了一款雙相波AED產品BeneHeartD1,填補了中國AED領域多項技術空白,成功突破了由1000多項專利樹立起來的國際“技術壁壘”封鎖,是我國第一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AED。之後,邁瑞多個系列AED產品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隨着邁瑞、久心醫療等國產AED的替代之路走通,國內AED價格大幅下降。

今年2月,華創證券發佈報告預計邁瑞AED市場佔有率將在5年內達到40%以上。

“總體來看,自主研發的國產AED估計已佔據國內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竺璐表示,“國家對AED國產化相當重視,政府採購就是瞄準國產AED。”

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的AED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AED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市場規模在2010年僅有約1億元,但在2018年後已突破10億元。

不過,由於國內市場起步較晚,部分技術尚未發展成熟,導致國內AED水平整體落後於發達國家。專家表示,儘管目前國內一些企業已完成AED的自主研發和國產化,但研發成本高、品牌影響不夠大,要給企業帶來明顯營收增長還需要進一步開拓市場和提升性價比

“國內AED市場並沒有飽和,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竺璐坦言,“有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每10萬人配置AED317臺,日本這一數據爲555臺,而中國不足2臺,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非常大差距。”

“AED地圖”構建立體化院前急救信息系統

最忙碌的那一天,竺璐一共做了8場AED使用的培訓,每場至少1個半小時。

“我明顯感覺到,普及AED的路越來越好走。”回想最初推廣AED被拒之門外的經歷,竺璐感慨,“我現在對AED普及事業的信心很足。”

在竺璐看來,AED培訓的需求量增加得益於三點:一是國家更加重視公共場所急救設備配備,將其納入政策法規;二是越來越多的場所開始主動配備AED;三是公衆主動參與公共急救的意識逐漸增強。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要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配備標準,在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急救藥品、器材和設施。該行動還將“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培訓,學會基本逃生技能與急救技能”寫入目標,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分別達到1%和3%”,按照師生1∶50的比例對中小學教職人員進行急救員公益培訓。

近年來,我國在主要城市的大型交通樞紐及人流密集型場所陸續開展AED配置工作,深圳、上海等城市的AED配備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去年10月27日起,北京啓動軌道交通車站配置AED工作。預計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AED全覆蓋,一線站務人員培訓取證率達80%以上。去年年底,雲南省公共場所心臟急救設施配備工程AED採購項目公開採購了4800臺AED。

“一些企事業單位和高校主動購買AED並邀請我們去做培訓。另外,很多普通老百姓也主動報名參加我們的AED培訓課程。”竺璐說。

除了加大配置力度,AED使用的相關配套措施也在不斷跟進。“AED地圖”的發佈是“互聯網+急救”邁出的第一步。2016年12月,騰訊公司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數據合作伙伴共同發佈了“AED地圖”服務。通過將精準的地圖位置納入院前醫療急救體系,探索構建立體化城市院前急救信息系統。

爲了免除急救人員的後顧之憂,我國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爲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杭州在出臺的AED管理辦法中,也加入了“好心人條款”。

中日友好醫院外科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段軍認爲,要創造社會支持、法律支持、輿論支持的急救環境,讓會做心肺復甦術的人在關鍵時刻敢於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