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典展播 | 數字化轉型新風口,成都這所小學評價系統“玩”出新花樣!

“媽媽,你幫我掃一下積分卡,老師說我今天課堂發言很精彩!”成都市雙流區東昇迎春小學4年級學生劉一(化名)回家放下書包就衝向了廚房,向家長講述今天的語文課上,他被表揚得到了表達與交流積分卡。

媽媽用小程序對積分卡進行了掃描,劉一看見本週自己在體育運動、語文書寫以及數學思考上都有加分,尋思還能在哪些方面可以增長,以便能在虛擬校園超市兌換一次“升旗手體驗券”。

2023年,成都市雙流區東昇迎春小學(後文簡稱“迎春小學”)在積極進行數字化校園轉型建設時,決定以“評價”撬動新一輪的數字化革新。

2024年,迎春小學“SRS立體評價”獲評全國智慧教育優秀案例,全國衆多學校均派教師到迎春小學訪學借鑑思路,大家感受到“不失教育本真的科技感”,更彷彿看到萌發出的“教育新生態”。

線上有“虛擬兌換”,線下則是“實體體驗”。在迎小,課間有這樣一個場景:一羣孩子拿着積分卡,圍在就像超市裡陳列盲盒娃娃的櫃子面前,兌換各種文具或校園文創,熱鬧非凡。

學校裡,掀起一場“積分卡”蒐集潮。爲了一個實體或虛擬的獎品,可以看見孩子在課堂上去做自我約束;爲了一個目標,他們相互提醒,如何做得更好。

學校老師牟芮冉說,自從走廊裡擺上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兌換機,學生們好像一瞬間把學校幻化成了“樂園”,樂於去完成對自我的升級打怪,解鎖一個個成長任務;在家校之間,積分卡與掃碼行爲不僅讓父母看見孩子日間成長點滴,也成爲親子間的互動“鏈接器”,促進了親子關係。

而這就是學校的目的:通過數字賦能評價,實現評價即學習,也即教育,把評價作爲一種學習和育人方式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之中,良性建構兒童學習觀。

“獎品,只是可見的反饋,從‘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學生們能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這種正向反饋機制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這種評價方式也有利於教師精準施教,提升教育教學的針對性,促使更新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萬志強從積極心理學、成長內驅力與學校治理等不同角度來描述這場數字賦能改革時,歡迎大家都能持續關注它對校園文化生態帶來的影響。

爲何稱爲SRS立體評價?

“S(scoring計分),即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作業完成、勞動參與、人際交往等表現賦分,日常發現學生閃光點,給予及時激勵,定期以計分結果兌換成長獎勵;

R(Record記錄),即伴隨性、無感化採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數據,全方位、全過程將評價對象置於真實、常態的環境中,多維度獲取評價數據,記錄學生成長軌跡;

S(show展示),是全員綜合素養展示,利用網絡與多媒體技術,搭建面向全體學生的“全要素”展示平臺,日常、週末、期末,橫向與縱向在不同的範圍內,都可同時通過對評價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生成各時段評價報告。

這一年來,學校參照《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2022版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學校少先隊爭章標準等,聚焦學校“樹德、樂學、健體、尚美、勤勞”五個育人維度,建立了“社會責任與公民素養、操作實踐、審美感知等”28個二級評價模塊,具體包含“課堂表現、合作意識、作業質量”等72個具體指標。

“對學生科學睡眠、勞動技能、社會實踐、課外閱讀等情況都有積分評價、階段性評價、成果性評價。”德育處何婷婷老師介紹,SRS立體評價也在不斷優化,力求將學生學習縱向全過程、橫向全要素熔爲一爐,作出全面、客觀、科學的價值判斷。

學校管理者、班級、教師與家長都能根據不同權限,在電子終端看到不同的操作界面,實時的智能報告也能詳實地、直觀地呈現學生的優勢特長和發展短板,有目的地引導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實現評價引導教育全過程。

在17年的辦學探索中,迎春小學把培養“熱愛生命、滿懷希望、智慧靈動的新時代好少年”作爲學校育人目標。怎樣定義“好少年”?學校其實面臨和大多數學校遇到的一致問題:評價主體比較單一,評價結果和教學存在脫節,結果展示也不能很好地驅動學子。學校調研發現:舊有模式下有86.1%的學科教師僅在期末給予學生終結性的評價,僅32.6%的家長認真對學生的在家表現、閱讀情況等進行反饋評價。

但現在,教務處導出了2024年上半年前八週的統計數據:2680名學生中有 97 名學生的積分低於 50分,德育處、教務處隨即牽頭組織該班教師進一步分析原因,調整教學策略,“關注每一個學生髮展”。同時,在2023年區四年級質量監測中,學校也發現績能係數、學生學習習慣與方法名列前茅,藝體比賽獲校級及以上獎項等數據都比往年有了提升。

數字賦能立體評價,帶來了融合協同,攪動一池春水。這不僅是評價與育人課程融合,評價與落實“雙減”融合,評價與自適應學習融合,還是評價與家校共育融合。

對於父母來說,他們每週爲孩子在家庭教育場景的表現進行評價賦分,例如幫助學生上傳獲得的積分卡,記錄學生家務勞動瞬間,上傳學生的作品等,增強家庭教育實效。日常性評價打破了傳統“唯分數、唯成績”的評價模式,弱化同學間的對比評價,家長能夠見證學生的動態成長,更加註重學生的縱向發展。全過程、全時空、全要素的評價,以數據展示學生成長過程,更有利於家長綜合瞭解情況,找到學生髮展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促進良好的家校溝通,實現家校協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