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30年河東,30年河西──中國謀略(三)

2011年,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啓動,圖爲廈門市中埔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新華社

臺灣在文化及其創意領域已歷經數十年發展,堪稱卓有成效;相對來說,中國大陸由於文化大革命衝擊與影響,加之改革開放強調經濟效應,因此在文化傳承與拓展方面,明顯存在缺失。俗話說「富過三代,方知吃穿」,說明文化的培養需要時間積澱,是急不來的。這就使得對中華文化保存完好的臺灣有大展身手之機會。

正是基於民心相通極爲重要,中共甚至在2015年3月發佈詮釋一帶一路的權威文件中(詳見附錄),特別強調將「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一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這是該文件鉅細靡遺的項目表述之中,唯一存在的具體資料,可見其重視程度。

總而言之,「民心相通」之主要施力方向在於「花錢賺吆喝」(雖然合辦也有經費支出),意圖以各種形式之溝通,加深雙方理念的瞭解,達到降低、排除「互聯互通」當事國的民間阻力障礙之目的。

這對具備文創基礎又有一顆聰明腦袋瓜臺灣人來說,應是輕而易舉、千載難逢之商機

誰來幫民進黨打一場「獨立戰爭」?

2015年11月9日,兩岸曾迎來高光時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當時的總統馬英九新加坡會面,雙方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

習近平於一番「我們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之溫情喊話後,釋放善意的明確提出:「歡迎臺灣同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可惜臺灣沒有接住「橄欖枝」,甚至一切美好與希望,於民進黨執政之後化爲烏有。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眼看着2010年6月簽署,開啓兩岸經貿制度化合作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注3】已屆期且續簽困難重重,而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注4】又基本無望的窘境下,臺灣經濟前景實不容樂觀。這根本不能稱之爲「邊緣化」,而是置身於脫離地球表面的「邊緣之外」,那才叫一個「慘」字!

可以想見的是,民進黨政府如若仍執著於意識形態,錯失一帶一路之難得機遇事小,全民陪葬的茲事體大。

退一萬步說,意欲依靠自顧不暇的美國人幫蔡政府打一場臺灣「獨立戰爭」,是否存在可能性?會不會過於一廂情願?三歲孩提都知道答案

特別想要強調的是,如前所述,30年前的兩岸對比,臺灣堪稱全面領先之絕對優勢,20年前尚有相對優勢可言,現在看來,局部優勢已屈指可數矣,可謂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

更可怕的是,目前僅存的幾項優勢、科目,隨着一帶一路的深化,臺灣將完全喪失互補性的可利用價值,屆時的臺灣將如何自處?如何「拒敵於千里之外」?(待續)

【注3】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2010年1月26日,ECFA第一次專家工作商談在北京舉行。2010年6月29日,兩岸簽訂合作協定。2010年8月17日,臺灣立法院通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它實質上是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的初步框架安排,同時又包含若干早期收穫協議。

ECFA爲期10年,2020年6月到期。

【注4】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簡稱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共同參加(「10+6」),透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它是由東盟國家首次提出,並以東盟爲主導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是成員國間相互開放市場、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若RCEP成功,將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兆美元,佔全球總量的1/3,所涵蓋區域也將成爲世界最大的自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