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中科院往事追憶/核武風雲在臺灣(三)(朱偉嶽)

吳大猷。(中時攝影組攝)

臺灣土地改革,一方面解放了農民,使農民擁有自己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使擁有土地的小地主或大地主,脫離土地變身爲工商人士,在政府的政策鼓勵協助下,成爲新興的企業家。農民擁有土地以後,生產意願因而提高,也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多餘出來的農村人力,乃擁向城市,主要爲臺北地區及臺灣西部走廊,亦因蔣介石力主九年國民教育的普及,而與各形各色的企業主結合,在國府著名的經濟開拓者尹仲容嚴家淦等的倡導下,把臺灣塑造成一個以外銷爲主的小型世界加工工廠,爲臺灣贏得東亞四小龍之一的稱號。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美其名曰「建設臺灣爲三民主義模範省」,這是大官說的話,姑妄聽之可也。實際情況是,臺灣沒有搞大陸上一連串爲推動公有化的政治運動,直接就搞鄧小平氏主張的「改革開放」事業。也就是說,臺灣的改革開放,比大陸早三十年起步。當臺灣搶先改革開放的時候,美國正與蘇聯對抗,而中共則是一面倒向蘇聯的。美國和在臺灣的國府,尚維持着正式的外交承認關係,認爲臺灣的國府是兩岸中國的唯一代表。所以美國和國府合作,對大陸地區作偵察監視,甚至進行突擊活動,是很正常的事。像那時期U-2機對大陸的偵察飛行,反共國軍在東南沿海的突擊行動,以牽制中共兵力,減少對北韓的援助等,都是明顯事例坊間也有不少當年參與過這些工作人士的回憶書籍出版,爲這些事蹟,留下了鱗爪。在民國51、52年(1962、1963)間,美國經由與國府合作的空中偵察判知,大陸正積極準備核子試爆。中共在民國49年(1960)夏秋間,和蘇聯正式翻臉,召回留蘇專家一千餘人。中共自蘇聯撤回專家不過二、三年之後,居然就準備核子試爆,對自由世界,以及對蘇聯,都是一件大事。這件事情,對蔣介石的刺激無疑是更大的。因爲當時國共兩黨相互敵對仇視下,中共的原子彈,是有可能用來解放臺灣消滅蔣政權的想像空間。而第一個要爲中國造原子彈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如今此事落入中共之手,心中當然不安而且糾纏着懊惱。故蔣介石直指,中共將危害世界,縱恿美國應將其核子設施摧毀。美國不久前在韓戰中面對過中共軍隊,拼命打了許久,武器裝備縱然領先許多,不過僵持在北緯38°線,並末贏得太多便宜。摧毀大陸核設施,說起來容易,真要實行,則十分困難。因工廠可能設在叢山峻嶺的深洞之中,如何摧毀?加之此舉後果嚴重,美國必將與整個中國人民爲敵,此一善後,將來如何收拾?此應爲蔣介石的主張,不爲美國接受的原因。但是美國政府,尤其是其中鷹派人士,可能在評估了此一嚴重情勢之後,認爲不如鼓勵蔣氏發展核武,如發展成功,可以用來牽制大陸。必要時兩岸以核武相向,也是你們中國人打中國人,和我美國無關。而對蔣介石而言,發展中國強大國防武力,是中國人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全民共識,核武研製成功當然是中國人的一項重大成就。當年因共黨武裝崛起致未做成,現在我也要做成功給大家看看,我領導的中華民國不輸給任何人。應該是在這種美國默認而蔣氏堅持的情況之下,國府乃在臺灣步上核武發展之途。

吳大猷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求學時,有一位同學巴其爾(R. F. Bacher),其時正擔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一職,吳氏乃向其探詢,協助我國建立原子能研究機構的可能性。我國這一批專家,傑出優秀,而且號稱祗做原子能研究,巴其爾先生當然樂意提供建設性意見。吳氏經整理後,書寫成建議及報告事項,陸續寄回國府的軍政部 (後改爲國防部) 。同(1946)年11月,吳大猷、曾昭掄華羅庚諸氏接到國防部白崇禧部長的聘書,聘任爲國府國防部原子能研究委員會委員。請注意,在民36年(1947)至38年(1949)這段期間,正是國共兩黨內戰對決最高峰之時,國軍大敗,各機構都在倉皇撤退,故國防部內原子能委員會雖然成立了,但一切都隨着內戰的失利,和前述龐大雄偉的航空工業發展計劃一樣,全部胎死腹中。這八位頂尖人物正在美國考察研習中,突然間後援不繼,怎麼辦呢?自然是鴿子任其飛翔;吳大猷留在美國任教,直到民國56年(1967)蔣介石再邀其回臺灣出任科學指導委員會主委。華羅庚回大陸;曾昭掄曾於民38年(1949)間來臺,當局擬請其主辦臺灣肥料公司,曾氏未就職後赴香港,接着亦返回大陸。李政道留在美國念博士,後和楊振寧合作同獲諾貝爾獎。朱光亞、王瑞駪、唐敖慶孫本旺等在美國學成後亦先後都回了大陸,成爲大陸高科技的中堅人物;朱光亞曾出任大陸科學協會主席。這些人無論在海峽那一邊,都是中國核武的先驅人物。要說明的是,他們都曾是中華民國國防部原子能委員會所屬的科技人員,不幸被強制性放了鴿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