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紅綠二軌對話 擴大互動互信(馮國豪)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嚴安林低調訪臺,與兩大綠營智庫舉行閉門會議。圖爲資料照。(本報資料照片)
據媒體報導,近期上海2位著名涉臺學者,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嚴安林與上海社科院臺研中心主任盛九元低調訪臺,僅短暫停留3至4天,卻接連與我方兩大綠營智庫舉行閉門會議,重點放在瞭解賴政府的兩岸想法,試圖摸索雙方交流的新契機,希望減少誤判和猜忌。陸委會也證實將與兩位大陸學者會面進行互動。
在兩岸關係官方接觸幾乎凍結的此時,我們樂見兩岸間官方之外的雙軌甚至多軌接觸,但筆者也呼籲執政當局應該開大門走大路處理兩岸關係,同時也避免讓過激的側翼言論影響兩岸正常交流。
其實當兩岸正常官方對話如海陸兩會觸礁時,開啓所謂「二軌對話」(或稱「二軌外交」),就勢在必行了。二軌對話最早由美國前外交官蒙特維爾於1982年提出,是指運用非官方人物,包括學者、退休官員、公共人物、社會活動家、非政府組織等多種管道進行交流,通過民間友好往來加強相互信任,待政治氛圍成熟後,進一步將民間成果和經驗轉化到官方軌道中。
然而從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兩岸兩會正式溝通幾乎斷絕,在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後,兩岸非正式的二軌對話也幾乎停擺,尤其「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立法後,不僅綠營研究兩岸的學者無法到大陸,就連長期研究兩岸關係的藍營學者也受到諸多限制與威脅恐嚇,而大陸學者來臺研究講學更是困難重重。
去年9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學者交流團原先規畫赴政治大學交流;另一個廈門大學校長團也有訪臺計劃,不過都先後遭到陸委會技術性卡關。就連不具任何政治性的兩岸學生交流,都會爲了陸生團接受媒體訪問脫口一句「「中國臺北隊」掀起滔天波瀾。或許真如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所說「綠營認定兩岸交流就是統戰」,但近日嚴、盛兩位大陸學者訪臺,可視爲增加兩岸學界彼此互動、交流與理解的機會,也爲幾乎停滯的「二軌對話」找到新契機。
筆者欣見新年伊始兩岸互動就有好的開始,但也希望民進黨政府不是「白天大街罵人、晚上小巷道歉」,不要一方面放任側翼甚至官員抨擊大陸的兩岸交流措施,一方面又悄悄與大陸涉臺學者密會溝通。我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應該大大方方說明兩岸交流的必要性,同時也要營造有利於二軌對話甚至多軌對話的環境,逐漸化解兩岸歧見與誤會。
以下是筆者的三項建議:一、清楚畫出交流互動紅線:對於臺灣學者、退休人員、宗教文化人士與大陸民間、甚至官方交流互動接觸應該畫出更明確的紅線。最近軍方退休人士訪陸有不少人被懲處,例如臧幼俠赴港出席政治活動被砍退休俸、高安國被「秘密逮捕」、屈宏義被控爲大陸蒐集情報發展組織遭起訴。筆者認爲陸委會應該清楚「正面表列」哪些行爲是在從事兩岸交流時絕對不可以碰觸的紅線,否則人民莫衷一是,給予政府及司法單位過度的裁量權,不利於兩岸正常交流對話。
二、適時遏止側翼過激言論:就在不久前網紅八炯與「閩南狼」在網路節目公佈大陸統戰手法,同時宣稱臺灣有10多萬人領有中國身分證,並指控「未來一旦解放軍真的進攻臺灣,這些人就有可能幫忙開大門」。然而陸委會不但沒有公開澄清說明或呼籲,反而煞有介事地去清查,結果只查到寥寥數人。建議政府面對綠營側翼或媒體的過激言論或報導,應該及時說明、澄清,以免破壞兩岸逐步恢復的信任基礎。
三、鼓勵學術文化正常交流:其實不僅是智庫學者間要逐步建立互信,恢復二軌對話,美國學者路易絲.戴蒙德更呼籲要建立「多軌」交流,其中文化、宗教、體育、公益、媒體等,相關對話交流都是必要的。例如日前西藏地震,總統賴清德、陸委會、海基會等各方立即表達慰問之意,就是兩岸表達善意好的開始,希望政府能更大膽開放學術文化等交流活動,讓兩岸互動重回正軌,減少雙方誤判與衝突。
兩岸關係急凍將近9年,要恢復互信與正常交流當然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至少藉着這次兩位大陸涉臺研究重量級學者訪臺,期待新的一年兩岸二軌對話甚至多軌對話能步入常規、建立互信。農曆年即將到來,我們不期待兩岸就此能「春暖花開」,但至少能逐漸「融冰解凍」,這或許是兩岸人民之福、國家之幸。
(作者爲大學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