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看清民進黨的5D危機處理(嚴震生)
民進黨的危機處理不僅是拖延、否認及轉移的3D而已,事實上還包括了矇騙(deceiving) 及抹黑(discrediting)兩個D,成爲5D的危機處理。(圖/民進黨提供)
執政的民進黨因執政不利、弊案層出不窮,遭受在野黨及社會各界嚴厲批評時,通常都會採取網路上所描述企業迴避責任的3D危機處理策略,即拖延(delaying)、否認(denying)及轉移(deflecting)。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在網路上看到許多相關的文章。《紐約時報》曾報導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如何在面對危機時採取這項3個D的策略。同樣地,當川普總統面臨各項司法爭議時,《時代》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他也採取類似的迴應方式。
拖延就是不立即回答問題,因爲不知道質疑者究竟知道多少?手中掌握的資訊爲何?如果立即做出迴應,又無法將事實全盤托出,畢竟是要被咎責,因此最好的選擇就是拖延,祈禱有一件更大的爭議出現,蓋住當下的問題。民進黨遇到各項弊案時,常採取不迴應的拖延戰術,希望健忘的臺灣選民注意力因新的議題出現,而不再繼續關注這些弊案。
民進黨政治人物涉及論文抄襲時,許多先拖延不回答,然後否認抄襲,最後則是轉移焦點。8月底發生超思進口蛋的補助爭議時,農業部長陳吉仲也是拖延6天后才做出迴應。同樣地,當進口蛋出現壞蛋爭議,陳吉仲也是神隱5天后才願意出面說明。或許是事實勝於雄辯,因此陳吉仲無法否認許多行政疏失,但他採取的否認方式就是不回答問題,直接落跑。
基本上,否認就是不承認問題的發生,即使客觀的事實和觀察可證明問題的確存在,當事人還是會以「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或是「我從未這樣說、從未這樣做」來搪塞。如果當事人堅持這些說法,質疑者反而有可能懷疑自己是否確實掌握所有的細節,或是本身記憶有可能失準。
此外,否認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想要完全撇清責任,有時甚至不惜採取所謂訴訟手段,想要以訟止謗,不過在臺灣所謂的「不排除提告」,等於是不會提告。陳吉仲遭指控圖利特定蛋商時,憤怒表示「再污衊不排除提告」,臺灣民衆還在等待他採取行動。
轉移乃是將質疑者帶到另一個議題、另一個政治人物,質疑者一旦被帶離主題,討論就會失焦。當前身爲小吃店的高登生技被質疑如何取得快篩採購標案時,民進黨的側翼及綠營民嘴立刻將焦點轉移,指出該公司販賣醫療器材的許可來自新北市政府,一箇中央標案卻將地方政府扯入,明顯地是要模糊焦點。在最近的壞蛋爭議中,焦點應是爲何會從疫區進口雞蛋、爲何沒有相關的運送及倉儲標準要求,及爲何上架管理出了問題,但農業部的答覆卻是將焦點轉移到臺灣當時如何缺蛋,農業部如何致力於供需平衡,不過大部分民衆對此說法都不買帳。
民進黨的危機處理不僅是拖延、否認及轉移的3D而已,事實上還包括了矇騙(deceiving) 及抹黑(discrediting)兩個D,成爲5D的危機處理。矇騙就是拿不實的資料或數據來欺哄百姓、甚至是本身的支持者,以換取後者的盲目力挺。農業部回答巴西進口蛋的時間,就出現前後說法不一的情形,如果不是政府失能、官員失職,就是發現民衆已掌握正確的資訊,無法再矇騙,而必須承認錯誤。這個矇騙策略在資訊愈來愈透明公開,民衆上網取得資訊能力日益增強後,已不太管用。
最後,民進黨還有一項最有效的危機處理方式,就是抹黑質疑者。舉例來說,當賴品妤被問及她個人反對服貿,但父親賴勁麟卻率領檯灣服務業發展協會到中國訪問時,她不回答或是閃避都可以,但卻因不小心絆倒而指控記者對她騷擾。最常見的抹黑就是批評質疑者的政治立場,而忽略是非對錯。此外,當臺東縣努力克服各項對岸的產品要求,得以恢復對大陸的釋迦出口時,民進黨政府不檢討爲何其他縣市無法做到,反倒抹黑成對岸的統戰分化。
臺灣選民被民進黨這套伎倆騙了很久,如果在明年的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中,還要讓這個5D政黨持續執政,那就是我們自作自受了。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