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政府失靈 臺商成失根的企業(尹啓銘)
蔡政府執政以來,對大陸出口比重反從2015年的39%攀升到2021年的42.3%,經濟成長享受對大陸出口成長的果實;至去年該比重降爲38.8%,造成總出口成長下滑、經濟成長下挫。圖爲上海市景。(shutterstock)
本月中旬國發會公佈其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2.0」等豐碩成果之後,隔天行政院主計總處就公佈了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概估衰退0.86%,不僅終結26季連續正成長,更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最大減幅。另外,總結去年經濟成長率跌至2.43%,讓蔡總統再也無法以臺灣經濟成長爲亞洲四小龍之首四處吹噓。
前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高達6.53%,主要來自輸出和國內資本形成的貢獻,而資本形成又主要來自出口暢旺帶動民間投資。換言之,輸出是帶動臺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力量。到了去年,輸出和資本形成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大幅縮水,導致經濟成長被砍了將近2/3而倒退至2.43%。
前年臺灣經濟成長達6.53%,主要是出口成長高達29.3%,其中對大陸出口成長24.8%,佔總出口43.9%,對出口成長的貢獻達37%。到了去年,對大陸出口衰退1.6%,拖累臺灣出口成長掉到7.4%,衝擊經濟成長驟降至2.43%;尤其去年第4季對大陸出口衰退15.6%,更促使臺灣出口嚴重衰退8.6%。
過往民進黨一直批評馬政府「傾中賣臺」,蔡政府執政以來,對大陸出口比重反從2015年的39%攀升到2021年的42.3%,經濟成長享受對大陸出口成長的果實;至去年該比重降爲38.8%,造成總出口成長下滑、經濟成長下挫。不久前蔡政府官員說,對大陸出口佔臺灣出口比重高,顯示大陸倚賴臺灣,反駁是臺灣倚賴大陸過重。而今在大陸去年因疫情實施動態清零的政策,對大陸出口衰退,導致臺灣經濟成長不振,終於可以看清楚,到底是誰的經濟在倚賴誰!
過去21年臺灣對外貿易順差6806億美元,其中對大陸貿易順差則高達1兆4052億美元,顯見大陸市場對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但是蔡政府執政以來始終秉持着與大陸對立敵視的立場,限縮兩岸往來。大陸臺商是帶動臺灣出口大陸的主體,卻得不到政府的任何關注,反而給予諸多不合理的限制,臺商在大陸生存發展只能自生自滅,猶如失根的企業。
放着最重要的市場不顧,多年來蔡政府另行推動所謂的「新南向政策」,企圖分散大陸市場。但是6年來投下龐大資源,卻一直拿不出重大成效。
2016年新南向18國佔臺灣出口21.2%,雙邊貿易順差226億美元。到了去年,該18國佔我出口比重降爲20.3%,貿易順差萎縮到126億美元,不進反退。另外,在馬政府時代,與新加坡、紐西蘭簽了經濟合作協定,新南向政策6年則交了白卷。RCEP去年實施之後,讓臺灣對外出口處於更不利的地位,顯示出當前政府的施政完全失靈。
在美中對立更趨嚴峻的情勢下,美國大企業受到拜登政府的壓力,要求其代工廠將組裝基地從大陸移出;最近臺灣代工廠的供應鏈也受到指示,必須跟着客戶遷徙,某些上游零組件業者自行組團至東協尋找合適生產地點。韓國政府爲了協助其產業外移,在越南開發工業園區,向當地政府爭取較好條件,提供其國內企業在海外有一安定的生產據點。與之相較,在「新南向政策」的口號下,臺灣政府卻是怠惰無有作爲,一任企業如無頭蒼蠅,四處亂闖。
馬政府時代,經濟政策將臺灣定位爲「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臺商營運總部」。所謂臺商營運總部意即協助臺商以臺灣作爲支援其海外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的基地,政府並致力於與國際經貿夥伴洽籤經濟合作等協定,爲海外臺商打造良好經營環境;臺灣成爲臺商的根,提供臺商在外打拚的養分。但是在蔡政府執政之下,只會將企業當提款機,去年政府稅收超徵近4950億,其中60%來自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對企業發展卻不予聞問,臺商一到海外投資就如同斷了根,怪不得這政府會失掉了民心。
(作者爲前經建會主委、前經濟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