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多地力推強省會戰略 誰是十大最強省會
“十四五”時期,多地繼續推進強省會戰略。
省會(包括自治區首府)城市作爲所在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的中心,是各地經濟發展的龍頭。在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後,省會城市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多地力推強省會戰略
在近期各地公佈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多地不約而同突出強調“強省會”,作爲這一時期(2021年-2025年)的戰略規劃目標。
比如山東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爲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蹚出路子、山東半島城市羣建設當好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廣西“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深入推進北欽防一體化,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共建北部灣城市羣,建優建強北部灣經濟區,揚起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龍頭。
江西“十四五”規劃提出,做強做優大南昌都市圈。推動南昌彰顯省會擔當、增強省會功能,打造都市圈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品質消費中心和高端服務業發展中心,增強核心主導功能和輻射帶動能級。
貴州省提出,支持貴陽做大,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進貴陽貴安融合發展,提升省會城市首位度。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在某個特定的發展階段,強省會是一個合適的發展戰略。區域發展需要龍頭城市引領,所謂龍頭就是中心城市,是帶領區域發展的中心。中國一個省就相當於歐洲一個大國的幅員,省域內差異很大,省會城市作爲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在所在省域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城市所難比擬的。因此把省會城市作爲強中心來建設,這符合城市發展規律,也符合區域發展規律。
一個實力強勁的中心城市,能爭取到更多的人口、政策、技術,發展空間纔會更高。以高新產業爲例,在中西部地區,省會的高新產業發展越好,往往所在省域的高新產業就越強。牛鳳瑞說,高新產業需要一定的條件,包括人才、設備和營商環境,什麼樣的城市具備這樣的條件?在中西部地區,首選是省會城市。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在區域經濟發展不成熟的情況下,如果要素比較分散,就沒有競爭力,所以需要依託省會城市,承接省外的高端要素落地,落地以後省會城市也會輻射到全省,這也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
側重點各不同
不過,各地打造強省會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從各個省會城市的GDP首位度即省會城市GDP佔全省的比重來看,2019年,首位度最高的10個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分別是銀川、長春、西寧、哈爾濱、成都、西安、武漢、蘭州、海口和長沙。其中前九個城市佔比都超過了30%,銀川和長春超過了50%。
佔比最低的5個城市分別是濟南、南京、呼和浩特、石家莊、南寧。其中濟南和南京低於15%。
首位度並不是越高就越好,也不是越低就越好。一些城市首位度高,與所在省域平原少,人口總量小,經濟、人口主要集中在省會有關。東北的長春、哈爾濱首位度高,跟所在省域的其他地級市經濟發展緩慢有關,這些省會對全省的帶動引領作用仍有待加強。
專家指出,對於強省會的發展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省會城市獨大的省域,省會城市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這個時候要更多發揮強省會對周邊區域如都市圈、城市羣的帶動作用,所在省域要將更多的權重放在省域副中心的打造上。
這其中,中西部當前最強的兩個省會城市武漢和成都就是典型。湖北的“十四五”規劃提出,充分發揮武漢作爲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對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武漢總部經濟、研發設計、銷售市場等對全省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的服務帶動能力,推動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省內有序轉移,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機制。
同時,湖北將強化“兩翼驅動”。堅持塊狀組團、扇面發展,推動“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羣由點軸式向扇面式發展,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南北“兩翼”。加強襄陽、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
四川提出,要強化成都主幹帶動和極核引領,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高質量建設“兩區一城”,築牢國際門戶樞紐地位。加快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促進全省發展主幹由成都拓展爲成都都市圈,發展都市圈衛星城市,建設都市圈功能協作基地,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
但在一些省會城市相對較弱的地方,做大做強省會城市仍是當前的要務所在。牛鳳瑞說,這些地方只有省會城市強大起來,纔能有更大的帶動力,更多的輻射力。比如廣西和江西,如果沒有一個強中心帶動,就很難與其他省份競爭。因此,廣西、江西今後一個時期,需要着力強省會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十大最強省會城市
在省會城市中,誰的經濟實力更強呢?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各省會城市的經濟數據統計梳理髮現,2019年,省會GDP十強城市分別是廣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鄭州、濟南、長沙、合肥和福州。這些城市所在的省域,也剛好是直轄市以外,最強的10個省。可見省會強則省域強,省域強也支撐着省會城市的發展。
其中,廣州以23628.6億的GDP穩居省會城市第一位,位居全國所有城市第四。不過,雖然廣州GDP總量大,但其佔廣東的比重是21.9%,在各省會城市中較爲靠後。
廣東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支持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加快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支持廣州強化省會城市功能,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建設上新水平,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教育醫療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
胡剛說,省會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教育、交通、文化等中心,中心強就會帶動全省的發展。廣東是一個製造業大省,現如今,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需要現代服務業的服務和引領。廣東支持廣州強化省會城市功能,也就是廣州要在帶動全省發展上起到更多的服務和引領作用,廣州需要加快現在服務業的發展。
廣州之後,成都、武漢、杭州和南京這四個城市GDP均超過了1.4萬億元,也是當前強二線城市中的領軍城市,這四個城市中心城區人口都超過了600萬,高新產業發展較快,對周邊的輻射引領能力日益增強。
鄭州和長沙都超過了1.1萬億元,未來這兩大城市誰能坐穩中部第二城,值得關注。在這兩個城市之後,濟南、合肥、福州以及第11位的西安,都處於9000億梯隊,目前差距很小,2020年這四個城市GDP都有望突破萬億大關。
例如,儘管福州2019年位居省會城市第10,但第11名的西安作爲國家中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高教實力位居全國前五,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遠超福州、合肥和濟南,未來也很可能進入到省會前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