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後嘴巴刺痛、總長潰瘍,多位消費者反饋牙膏導致口腔過敏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王林(化名)近期向新京報記者反映,自己在一年時間裡,前後兩次持續使用舒適達護敏健齦清新美白牙膏後,口中有明顯刺痛感,並出現潰瘍,更換牙膏後症狀逐步減輕並消失。在網絡平臺上,亦有很多消費者與她有相似經歷。新京報記者通過搜索發現,不僅僅是舒適達這款牙膏,高露潔、舒克、好來、Oral-B等品牌的牙膏,均有消費者反映會引起過敏反應。
牙膏本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每天至少使用兩次,可去除牙菌斑、保持口腔衛生和健康。爲何有人會因爲使用牙膏,出現“辣嘴”、口腔黏膜脫落、口腔潰瘍等症狀?
“不是某一個品牌的牙膏,而是任何牙膏都有可能引起過敏。隨着牙膏中的成分越來越多樣,在有效維護口腔健康的同時,一小部分消費者也會出現過敏現象。”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黏膜科副主任魏攀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口腔黏膜科接診的患者情況來看,誘發口腔過敏的牙膏成分中,功效性成分佔比較多,其次是芳香劑。若消費者懷疑有牙膏不良反應,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就診。
多款知名品牌牙膏產品出現致敏現象
“之前一直沒有懷疑是因爲牙膏導致的過敏,因爲以前也口腔潰瘍,用泡騰片沖水喝就管用,但這次失靈了。”王林告訴新京報記者,2024年初,她使用舒適達護敏健齦清新美白牙膏後,嘴裡出現開口式潰瘍,喝水、吃東西疼,刷牙時格外疼,且以前治療口腔潰瘍的經驗失靈,潰瘍不但沒消下去,反而越來越疼,過了幾天後舌頭底下長出了一排“小疙瘩”。與此同時,王林愛人的舌尖上也出現了與口腔潰瘍類似的情況。在王林愛人的建議下,他們更換了家中的另一款牙膏,用了不到兩天,口中疼痛感明顯減輕,刷牙時也不會有刺痛感。
半年後當王林再次使用該款牙膏幾天後,上述症狀又出現了,這時她真正意識到可能與牙膏有關,更換牙膏後不到兩天時間,口中的刺痛感明顯減輕,“小疙瘩”也不見了。“我到小紅書上搜索,發現有很多人有相似經歷。現在我還有兩支沒用完,不敢用了。”王林說道。
新京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看到,2024年,有多名消費者反映使用上述舒適達牙膏後出現過敏現象。其中一名北京消費者稱,其於2024年9月15日購買,使用一個月,全家三口均出現嚴重口腔過敏現象,醫生診斷爲典型口腔過敏症狀。
貴州一名女性消費者在小紅書也反映了使用牙膏後過敏的經歷。從2024年4月6日開始使用舒適達該款牙膏後出現症狀,到2024年6月5日聽口腔科醫生建議更換牙膏,兩個月的時間裡,她未曾意識到嘴巴紅腫刺痛、長皰與牙膏過敏有關,其間一度當作上火進行治療。直到更換牙膏,症狀消失。此後她又使用該款牙膏,並出現症狀,停用後症狀消失,她才徹底相信自己是牙膏過敏。在該文的評論中,不少網友跟評也出現了同樣的過敏情況。該消費者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她猜測,該款牙膏導致她口腔過敏的可能是因爲含氟。
在網絡平臺上,新京報記者以“牙膏過敏”爲關鍵詞搜索發現,反映舒適達護敏健齦清新美白牙膏過敏的較多,除此之外,亦有針對高露潔、舒克、好來、Oral-B、兩面針等知名品牌的牙膏產品致敏的反映。如好來(茶倍健)的龍井綠茶香和茉莉白茶兩款香型的牙膏,有消費者反映使用後嘴巴內側泛紅或黏膜紅腫,停用後症狀消失。也有消費者反映,使用海外代購的Oral-B pro-expert牙膏出現黏膜脫落或舌頭麻、牙齦根部疼等症狀。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有消費者在使用一個品牌的其中一款牙膏發生口腔過敏後,表示再也不會購買和使用該品牌牙膏。對此,魏攀表示,其實牙膏導致口腔過敏並不是某個品牌的牙膏問題,而是任何牙膏都可能導致口腔過敏。“牙膏致敏,並不代表牙膏質量不行,不是產品質量問題,而是與過敏者的體質或功效牙膏本身的成分等因素相關,公衆也不能因爲一小部分人的過敏,而對這類牙膏產生恐慌。”魏攀強調道。
企業:已建立監測體系,開展不良反應監測、上報工作
針對是否關注到旗下有牙膏產品致敏的現象、會採取什麼措施、牙膏上市前是否會做安全性評估等問題,1月10日,舒適達品牌所屬公司赫力昂(中國)回覆新京報記者表示,消費者安全是公司的優先關注事項。舒適達牙膏所用的成分均爲長期用於口腔護理,且符合中國的安全性、質量和監管標準。在按照產品標籤使用的情況下,公司牙膏產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所有舒適達的牙膏在上市前都開展有安全性評估。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的要求,公司也正在穩步推進已上市牙膏的完整備案資料的整理工作,這其中就包括了必要的產品檢驗報告以及安全評價資料,並覆蓋口腔刺激性的有關評價。此外,公司已根據國家《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建立了完善的監測體系,並開展已上市牙膏的不良反應監測、收集和上報工作。
赫力昂(中國)還表示,任何牙膏都有可能存在少數用戶無法耐受其中某種成分或配方。如果消費者對牙膏標籤中的任一成分過敏,使用後會導致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大部分不適症狀會在停用牙膏後得到緩解或好轉;若繼續使用含致敏成分的牙膏則會導致症狀持續或惡化,應及時諮詢牙醫。因此,公司的牙膏包裝會給出成分信息和相關注意事項,例如,公司所有牙膏都標識“使用後如發現任何刺激性症狀,請立即停止使用。”等字樣。赫力昂(中國)建議受到影響的消費者停止使用該產品,並諮詢醫生以獲得適當的建議和治療。如消費者已購買相關產品並有任何疑問,可以撥打公司消費者服務熱線(400-991-1165),公司將提供支持與協助。
醫生:牙膏致敏病例數呈上升趨勢
隨着新型牙膏的不斷上市,牙膏中的成分越來越多,在有效解決口腔問題的同時,一小部分消費者也會出現過敏現象。“作爲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口腔黏膜科每年接診約5萬餘例來自全國各地的口腔黏膜病患者,其中牙膏導致的接觸性口炎患者約兩三百例,近幾年有上升趨勢。”魏攀介紹,該數量的上升,也與醫務人員、患者對牙膏過敏認識的提升有一定關係。但更多的患者可能並未意識到牙膏也可能會引起口腔過敏。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是國家藥監局牙膏不良反應監測點試點單位,建立了“北大口腔牙膏不良反應監測上報工作羣”,針對日常監測到的牙膏不良反應會形成報告向藥監部門進行報告,持續爲牙膏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撐,保障消費者安全用牙膏。
從接診患者的情況來看,抗牙本質敏感的功效型牙膏引發過敏的情況最多,主要是因爲這類牙膏對於抗牙本質敏感效果不錯,在人羣中使用比較多,加上年輕女性對於口腔問題比較重視,對於過敏原刺激又比較敏感,導致使用抗牙本質敏感牙膏致敏的情況較多。
“國外一些皮膚科的研究隊列發現,牙膏中容易引起過敏的成分以芳香劑、防腐劑居多,過敏的情況以脣炎居多,如脣部脫屑、皸裂等。而國內在口腔黏膜科就診的患者以接觸性口炎居多,過敏症狀也會相對較重一些。”魏攀表示,牙膏中的成分複雜,包括摩擦劑、防腐劑、芳香劑等,科室監測到的牙膏過敏病例中,最多的是含錫化合物的過敏,其次還有肉桂醇等芳香劑。主要是因爲很多功效性牙膏對防齲、緩解牙齦紅腫、抗牙本質敏感等效果不錯,在人羣中使用比較多,加上年輕女性對口腔問題比較重視,對於過敏原刺激又比較敏感,導致少數消費者使用後出現口腔過敏現象。
“回顧性統計發現,患者出現過敏症狀,最短是在使用牙膏一兩週後,還有些患者最長是在使用牙膏8-10個月後纔出現症狀。此外,有些患者是在改變牙膏使用方式後出現的過敏,如有些患者可能把牙膏當藥一樣塗抹在牙齒表面,導致接觸牙膏時間變長,濃度變高,出現了過敏。”魏攀表示,牙膏導致的過敏,常見症狀有嘴脣內側或牙齦、舌部出現充血紅腫、黏膜上皮剝脫,更嚴重的會出現潰瘍、持續性麻澀感、疼痛等。如果更換牙膏後出現症狀,停用牙膏後症狀消失,再次使用時症狀又出現,很大可能就是牙膏過敏。最明確的標準就是到醫院進行過敏原測試。
醫生如何確定患者是牙膏導致過敏?對此,魏攀表示,在接診出現上述症狀的患者時,醫生會詢問近期是否有更換牙膏,以及牙膏使用情況等。一旦發現可能因牙膏過敏,會針對牙膏中的可能致敏的相關成分進行過敏原測試,以此確定是對哪種成分過敏。
如果發現牙膏導致的口腔過敏,該如何應對?魏攀表示,症狀比較輕,只是出現麻澀感、灼燒感,或黏膜上皮稍微有點水腫剝脫,基本停用牙膏後,一週內可以很快恢復。但如果出現了口腔黏膜充血、潰瘍等比較嚴重的表現,除了停用牙膏外,還會酌情用一些抗過敏口服藥,再加上局部的促進黏膜癒合、抗炎的一些藥物治療,加快癒合。
“如果近期在更換牙膏後出現症狀,懷疑與牙膏有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到醫院就診,做過敏原相關檢測。目前很多口腔醫院和綜合醫院的皮膚科都在開展過敏原檢測。”魏攀提醒消費者,經過敏原測試後確定了引起過敏的成分後,在選購牙膏時儘量避免含有該成分的牙膏。
監測:牙膏不良反應報告遵循“可疑即報”原則
隨着功能型牙膏產品的不斷上市,牙膏成分中的香味劑和功能性成分種類不斷擴展,其安全性也引起監管部門的日益重視。
2021年1月1日,《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牙膏參照該條例有關普通化妝品的規定進行管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首次將風險監測成員單位涵蓋牙膏領域。各風險監測成員單位圍繞牙膏產品的風險,結合口腔臨牀及檢測經驗,洞察牙膏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爲國家藥監局進行牙膏科學監管、保障消費者使用安全提供重要依據。在牙膏安全性監管方面也進一步規範,要求牙膏產品按照國家藥監部門規定進行產品備案後,方可上市銷售或進口。
全國口腔醫療機構均有責任和義務報告發現或獲知的化妝品不良反應。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和《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要求,醫療機構應當向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報告發現或獲知的化妝品不良反應,並配合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負責藥品監督管理的部門開展化妝品不良反應調查。
2023年3月16日,國家市場監管局發佈《牙膏監督管理辦法》,並於2023年12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部關於牙膏監管的專門法規。該《辦法》提出,牙膏不良反應報告遵循可疑即報的原則。牙膏生產經營者、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的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制度的要求,開展牙膏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境外牙膏備案人應當指定我國境內的企業法人作爲境內責任人辦理備案,協助開展牙膏不良反應監測、實施產品召回,並配合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工作。未按照本《辦法》規定監測、報告牙膏不良反應的,依照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處理。
不過,與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相比,牙膏不良反應監測多方面工作尚需完善。
國家藥監局藥品評價中心、國家藥監局藥物警戒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的朱盈等四人在《中國藥物警戒》2024年2月刊發表的《新法規體系下我國牙膏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分析與思考》中提及,目前我國牙膏備案人不良反應監測工作能力還有待提高、主體報告意識還需要加強、監測人員監測水平還需提高、牙膏產品信息查詢還不夠便捷、公衆對牙膏不良反應的認知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各相關方應當加強對新法規的理解和落實,加強報告單位及監測機構能力建設、加強新法規宣貫與監測技術指導、加強牙膏不良反應監測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加強牙膏不良反應知識宣傳,從而保障消費者的使用安全。
對於消費者而言,如果發現因牙膏而過敏,該如何做?國家藥監局藥品評價中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2020年8月發佈《化妝品不良反應知識50問》,其中明確,消費者可以與化妝品標籤上標示的化妝品註冊人、備案人或者化妝品經營者聯繫,告知其懷疑使用化妝品後出現不良反應的相關信息。消費者如果去醫療機構就診,可以通過該醫療機構報告不良反應。消費者也可以向當地的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或者負責藥品監督管理的部門報告可能與使用牙膏有關的不良反應。而牙膏參照普通化妝品進行管理,因此亦可按照上述方式報告。
牙膏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只有各方主體都能切實履行自身的責任義務,才能真正實現消費者安全使用牙膏的有效保護。魏攀表示,目前我國已發佈化妝品不良反應有相關的診斷標準、治療原則,希望未來也能針對牙膏不良反應建立標準化的治療診斷標準及各類分則,明確牙膏都有哪些不良反應,針對每一類不良反應該如何診斷、治療等。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