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走讀 大稻埕老店尋漢字

漢字藝術家耀華27日與成淵高中學生來到迪化街走讀,逛老商行尋找漢字,在黃永生參藥行解釋龜板與發現甲骨文的歷史。(趙雙傑攝)

成淵高中學生在姚德青草體驗藥材、折藥包。(趙雙傑攝)

姚德和青草號老闆娘正在教成淵高中學生如何包好藥材。(趙雙傑攝)

來到大稻埕,除了過年前辦年貨拜霞海城隍廟之外,還有什麼有趣的看頭?漢字藝術家古耀華27日與成淵高中學生來到迪化街走讀,逛老商行尋找漢字,「迪化街在1850年清朝咸豐年間建街,當時聚集在此的幾個重要行業,有南北貨、中藥行、布市場和茶行等等。有些店裡如今都還留有舊的招牌、題匾字畫,除了不乏知名書法字跡,也可以找到不少有意思的字。」

古耀華表示,像是六安堂參藥行店裡最後面的「六安堂」、春元堂店面左邊的「春元堂」直書招牌,都出自書法家、前監察院長於右任之手,六安堂還掛着一幅作家白先勇的父親白崇禧將軍親手寫的「功在保健牌匾,以及書法家朱玖瑩對聯

出現在郭雪湖名畫南街殷賑》中的百年老店乾元行」,則有一張前總統府資政陳立夫所寫的「壽爲人樂」。食材行「永利行」也掛着民國初期臺灣最知名的本土書法家曹容的題匾「捷春」。古耀華表示,「不少有文人底子將領、政治人物,都寫的一手好字。光是于右任的書法字,在迪化街上就可以找到五六張。」

古耀華表示,雖然迪化街許多老店對外都已換上新招牌,還是有不少老匾額、書法字畫隱身在店裡。除了名家字畫,迪化街由於近年許多具有設計感的文創商店入駐,街上的招牌也有各自不同的風貌,有的走日式和風,有的融入隸書元素,「走訪迪化街時,不妨可以多留意這些有趣的漢字。」

臺積文教基金會推動的「臺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今年邁入第13年,27日來到迪化街舉辦「食藥養生,字藝療心」書法走讀活動,由古耀華帶領成淵高中師生走訪參藥行與青草店。師生除了在黃永生參藥行對龜板、龍骨中藥材嘖嘖稱奇,也在姚德和青草號體驗抓藥材、折藥包,正面再放上印着「解藥」的紅紙,滿手青草味。

臺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表示,第13屆臺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主題爲「解藥」,將中藥題材融入視覺設計與漢字活動,「就像不少書法家精通藥理,藥行老闆也擅長書法,除了專精自己所學學問之間其實也是互通的,很鼓勵學生們可以在學業之外瞭解更多有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