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賦能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的路徑
□李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當前,以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爲代表的數字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着重要的賦能作用,數字技術已成爲促進高校網絡思政創新發展的關鍵推動力量。高校網絡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也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產生了劇烈變化。高校網絡思政工作應主動順應數字化轉型的時代發展趨勢,發揮好數字技術賦能增效的重要作用。
賦能教育隊伍建設 優化網絡素養培養
高校網絡思政工作隊伍是開展高校網絡育人的骨幹團隊與核心力量,以思政課教師、輔導員、通訊員、學生骨幹等爲主要代表。數字化背景下要全面優化網絡思政教育隊伍網絡素養的培養,夯實網絡育人隊伍的教育功底。
一要優化教育隊伍的數字素養。數字素養包括數字理念、數字使用能力等多維度的數字能力,要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於2022年發佈的《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全面提升教師五個維度的數字素養。通過數字技術應用技能的培訓提高師生關於數字技術的獲取、使用、反饋等方面的能力,推動高校網絡思政數字身份的構建。二要優化教育隊伍的媒介素養。數字化背景下要通過數字技術幫助網絡育人隊伍深入掌握媒介傳播規律,提升融媒體運用能力,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幫助教育工作者適應分衆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靈活運用“時、度、效”的傳播原則,構建適合青年的網絡思政話語體系,深入開展校園網絡輿情引導工作,不斷拓展數字時代網絡思政的傳播空間。三要優化教育隊伍的信息素養。在網絡直播公開課、VR沉浸式教學等新型教育手段廣泛應用的背景下,要重視網絡思政隊伍信息素養的培育,不斷提升信息技術運用能力。通過完善校園信息化管理系統,幫助教育工作者成爲網絡教育平臺的使用者、管理者、設計者。通過培訓幫助他們尋找信息素養與專業素養融合發展的結合點,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與掌握。
賦能教育平臺升級 豐富網絡產品供給
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的升級與優化是開展網絡育人工作的重要支撐,要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進一步推動教育平臺的升級,通過網絡思政的供給側改革,推進數字化智慧校園平臺的建設,不斷豐富網絡產品的生產。
一要豐富教育平臺的網絡內容生產。數字化時代,要通過貼近學生實際且富有時效性的網文、音頻、漫畫、視頻等育人載體不斷豐富網絡內容的生產。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深入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行爲習慣與成長特徵,描繪青年羣體的“數字畫像”,提供更多優質且個性化的網絡育人內容,不斷增強教育內容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文明素養。二要豐富教育平臺的網絡文化活動。要積極推進網絡教育名師以及網絡思政名師工作室的培育,藉助數字化技術成果,結合重大事件以及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網絡文化活動,精心組織開展“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等網絡文化活動,主動設置青年關注度高的網絡議題,通過特色網絡文化活動進一步弘揚網絡正能量。三要豐富教育平臺的網絡育人品牌。高校要藉助數字技術探索網絡育人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徑,打造自身網絡思政的個性化工作品牌。要用好本校的校園文化、校史校情、名師校友、校園精神等方面的獨特文化資源,開展獨具本校特色的網絡文化活動,大力宣傳本校優秀網絡文化作品,在師生愛校、榮校的情感培養中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院一品”的網絡育人新格局。
賦能教育評價改革 完善評估體系建設
教育評價改革事關教育發展方向,高校網絡思政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完善數據評價體系的建設,推動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評價的創新與改革,運用數字化技術不斷提升教育評價的精準性、科學性、有效性。
一要完善教育評價的數字評估系統。依託數字技術可以對教育對象以及教育內容進行全方位數據採集、分析與檢測,通過數據評估系統對網絡文化產品的閱讀量、轉發量、點贊量進行大數據分析,對教育對象的“用戶畫像”等內容進行構建與解讀,對校內師生的網絡思想行爲以及校園網絡意識形態進行深度研判分析。基於數字評估結果,精準推送“訂單式”網絡育人產品。二要完善教育評價的成果評價標準。各級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要積極推動出臺《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評價標準》,藉助數字技術對網絡文章、網絡微課、網絡案例等網絡文化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將評價優秀的網絡文化成果納入教師職稱晉升與學生綜合評價體系,激勵更多師生參與到網絡育人工作之中,推動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網絡育人格局,不斷推動網絡育人長效機制的建設。三要完善教育評價的質量評價機制。高校網絡育人的質量評價工作要建立多維度、立體化的評價機制。在數字時代,要將教育過程的全部數據納入評價範圍,完善評價反饋機制,提升數字評價的有效性,通過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以及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育人效果進行評估,實現對高校網絡育人質量的精準評價。
本文系2024年度南京林業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京林業大學基地,南京林業大學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