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瑋/少子化-學校搶學生,競爭白熱化
真實的教育現場,充滿着鮮爲人知的現實狀態,隨着少子化海嘯的到臨,學校之間原本平穩安定的生態,頓時成爲「市場化」競爭的導向,也因爲競爭的白熱化,造成校際之間的不安,學校的保護性與家長的教育選擇權,此刻正在臺灣各地激烈的上演拉鋸戰。
■減班超額,讓學校經營難上加難
105學年度小一生是臺灣光復後, 40萬年新生兒以來最少的一年,僅有16.7萬。如此強烈的驟降,大學、高中、國中小都無一倖免,原本採學區制的國中小安穩學區生態,如今卻必須展開搶人大戰,各校均使出渾身解數,用盡心思招生,深怕減班超額,教師被迫調離他校,師資員額調配遇上瓶頸,無法有效落實正常教學,資源也因減班而下降,特色難推動,建設不易,學校經營難上加難。
學校是一個有機體組織,它必須與社區、環境人事物互動,這些交互作用就成爲外界對學校的印象,也就是俗稱的「校風」,校風是決定家長選擇就讀與否的最關鍵因素。觀察校風有許多的方式,如校門建築物外觀的佈置、放學後學生在外的表現、上新聞媒體的報導、升學率的高低、家長會的凝聚、社區及後地方民代的互動…等,都是影響校風很重要的元素。
■招生策略各有巧妙,校長是關鍵
以國中階段而論,向下往國小招生是必然的,至於是採何種方式才最有效?各校都有不同的做法。招生DM的製作、邀國小生到國中參觀互動、到國小宣導、主動參加國小運動會、園遊會、發表會、家長餐會、與國小聯合辦活動、跨學區招生…等,都是現今國中端必然的招生策略。校長儲訓課程裡,並未教校長如何招生,但是實際的現況是,招生是校長最前端的辦學技術,而校長的人格特質,尤其公共關係的推動,絕對會影響外界對學校的評價,校長出身教師,絕大部分難像業務員一樣推銷自己的產品,尤其要下班後或假日應邀及主動邀約國小、民代、家長、里長、顧問…等互動,這對校長自身人格特質而言,是相當大的挑戰性。
經常見到私立高中職到國中端宣導,但卻鮮少見到公立高中職到國中端來宣導,爲何?這有兩個層面探討,第一,以地區性來看,公立高中職學生的容納量遠小於國中畢業學生數,在師資與學雜費及設備環境上,絕大部分都優於私立,換句話說,國中畢業生選擇高中職就讀,絕大部分都以公立學校爲優先選擇,因此,公立高中職不缺學生來源,鮮少到國中端來招生。第二,私立學校自負盈虧,又沒政府補助,當然汲汲營營於到國中端來招生,尤其地處偏遠或是生源不足的私校,其積極態度更是令人讚歎,而私校教師幾乎都有招生責任,若招生不利恐有被解聘的命運,畢竟攸關學校存廢,工作權的維護,哪有不拚的道理。
反觀公立國中,採學區制就近就學,是保障也是一種危機,保障是會有學生自動報到,危機是學區少子化後,報到人數減少,學校面臨減班超額。然而公立國中教師未兼行政,無責也不可能抽空到國小招生,所以重責大任全落在校長與兼職主任與組長的頭上,非常辛苦。
▲高中特色招生。(圖/國教署提供)
■升學率左右家長的教育選擇
國小升國中無升學壓力,國中升高中卻大不相同,一個升學率很高的學校,是家長趨之若鶩的選擇,寧可遷戶籍跨學區就讀,這是真實的普遍性現象。傳統學區制度,因爲學區的社經背景屬性,已然註定學區國中升學率的好壞,新興大樓或是重劃區、交通便利等的優勢,造就了比較高的升學率,當然也有少部分靠自己辦學績效,異軍突起,雖地處劣勢也能做出升學績效,讓家長跨區就讀的範例。
常見國中學校周邊,尤其明顯的外牆上,總是釘上巨幅的紅布條,將本學年度考上第一志願或公立高中的學生數量、比率及學生名單,展示在最顯眼的地方,讓家長清楚知道學校的升學率,此種紅布條文化,就是一種行銷也是一種招生手段,各校自主決定釘掛與否,一般掛期都爲一年,顯見升學率左右家長教育選擇的重要性。
■跨區招生成爲必然,踩線激盪出火花
學區學生數減少的學校,勢必到外學區招生,校際之間原本的穩定生態,也會燃起不同的化學變化。設有藝才班、資優班或是特色班的學校,比較容易招收到跨學區的學生,也有些校長善於招生或是辦學績優,容易贏取家長的重視遷戶籍就讀,但此點恐會引起鄰近學校的不滿,也會造成鄰校更大的減班超額,校際之間的新生班級數互爲消長,和諧度恐有失衡現象,家長卻習以爲常,哪邊升學率高哪邊去,這是難解的課題。
業界經營技術裡,行銷、企劃、品管、客訴、售後服務…等都屬常態,教育界面臨少子化,如何挺得住減班超額,公立學校似乎應該想想業界的方法與私校的招生精神。儘管如此,學校還是必須迴歸到辦學的本質,在固定、有限的資源裡,如何創造更大的利基,就看校長的領導,當然是人和第一,其次是天時加地利,形塑優質校風,建立口碑,升學率自然有起色,不愁家長不選擇。
公立學校有許多的保障,教師的工作權即便是被超額,仍是被保護的遷往他校服務而已,但若教師沒有危機意識,抱着自掃門前雪的思維,恐怕減班的厄運會立即上身,微觀減班異常學校造成的原因,泰半是內部的比較、計較心態使然,家長極度敏感,當負面狀況來臨時紛紛遷離原學區,這是不樂見的。因此團隊精神或可挽回頹勢,少說多做,拿出辦學績效,家長的教育選擇才能回心轉意。
總之,在市場化競爭的思維裡,跨區招生可以提供家長更多的教育選擇,這是一種趨勢,不得不然。家長逐升學率而居,也是一種普遍性現象,憲法保障人民有遷徙的自由,因此遷戶籍跨學區就讀,早從九年國教以來即是如此。教育市場化的來臨,不能閃避也不能抱怨,仍要回歸學校辦學特色,吸引家長重視,與其責怪鄰校跨區招生,不如辦學績效展現,留住、吸引學生,纔是上策。
●作者宋慶瑋,桃園市立福豐國中校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