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東區美麗輕旅行 《粉樂町》藝術尋寶Part1

瑞典藝術家Michael Johansson以生活無法使用的東西創作出3D立體俄羅斯方塊。(圖/富邦藝術基金會提供,以下皆同)

旅遊中心/綜合報導

想要看藝術品不一定要走進美術館由富邦藝術基金會推辦的《粉樂町臺北東區當代藝術展》今年開辦第九屆,延續「無牆美術館」爲核心精神,讓城市旅人在的路途上,也可以看到廣聚裝置藝術、雕塑創作、平面繪畫、科技藝術等多元型態的當代藝術樣貌

今年《粉樂町》以擁抱(Embrace)」爲正向生活關鍵詞,由28組藝術家,超過14位國際藝術家共同參與,以松山文創園區爲中心向外發散,展區在臺北東區多達20處,展期至9/14。本文將爲大家介紹在松山文創園區內的9項藝術作品,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場夏季藝術饗宴吧!

時折織成—水平線記錄」-和田永來自日本的藝術家和田永的作品「時折織成—水平線之記錄」以電腦錄音機爲素材。善於將舊式電器用品改造爲電腦控制裝置的和田永,除了靜態展覽,有時也會將這些裝置化身爲樂器,以表演的形式呈現。

本次展出的作品「時折織成—水平線之記錄」,磁帶上記錄着另外一個時空所演奏的樂音,但在磁帶緩緩落下的同時,觀衆只能聽見窸窣的聲響,將此時此刻抽象的時間褶皺成黑白的空間;而褶皺累積到一定程度後,錄音機啓動倒帶鍵,被反轉的時間反而流泄出你我熟悉的曲調,猶如一道聲響與視覺交織的時間之河蜿蜒而出。

「工作」-創作者王鬱洋中國藝術家王鬱洋將所選取的一段文字轉換成0和1的序列,再將這個排序透過3D製作軟體(3ds Max)與繪畫軟體(Paniter)開啓,這個過程裡將會生成與序列相對應的3D模型和圖像,這次他使用《道德經》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鐵、紫銅、不鏽鋼,產生了這個雕塑作品。

王鬱洋說:一般觀衆往往在與作品相遇時,首先會被形體的外觀形態和名稱所限制並猜想意義,這時對於作品的解讀意義便會帶有個人的經驗,然而當得知生成的方式與來源的文字內容時,將會再次猜想與反覆思考文字與圖像兩者之間的關係,整合後成爲另一種不同新的認知。不仿試着放下既定的邏輯思考,開啓無限對於事物的認識。讓我們試着放下既定的邏輯思考,開啓無限對於事物的認識。

二、「Pip & Pop」-Tanya Schultz 澳洲藝術家 Tanya Schultz 以 Pip & Pop 爲名,使用上百公斤的細砂糖、亮粉、顏料與裝飾小物,打造一整片讓人無法抗拒的絢爛綺麗。

▲ Schultz 以多采多姿的色彩變化創造出烏托邦的抽象世界

Schultz 一向對關於追求烏托邦的故事深深着迷,更奇妙的是不同文化中都可以找到類似的故事,不論是尋找失落的幻境或是抽象的夢想與愛,彷彿是你我共同的嚮往、人類共通的語言

▲ Schultz 融入東方故事,創造桃花源日月潭白鹿牛郎織女的幻想世界。

在特別爲粉樂町打造的魔幻世界中,藝術家借用了臺灣觀衆所熟悉的《桃花源》典故,並融入《日月潭白鹿》、《牛郎與織女》等傳說,探索人們對於物質豐足與美夢成真的渴望。烏托邦的故事看似是爲了逃避現實,卻也同時迴應了現今物質與消費文化當道的世界,藝術家藉由充滿甜蜜夢幻糖果世界,反思現實社會中那些看似美好卻是虛浮的錯覺瞬間。

三、「開箱作業系列:三隻小木魚/海景/噪聲機/4.Seq#1」-創作者王仲堃王仲堃是臺灣近年科技藝術的生力軍,他創造了各式各樣的機器,這些機器有着耐人尋味的單純性與獨特的美感,它們在感應觀衆靠近之際,不知疲憊地自顧自進行自己的運動,或發聲、或開關、或吐氣、或旋轉或叮噹,它們不僅僅執行簡單的單一動作,反之它們有着自己的節奏變化,既似頑愚,又似有靈。

▲ 王仲堃作品三支木魚。

持續以一種對於動力機械 (kinetic sculpture) 的「執迷」-即「過複雜樂器」-與「非音樂聲響」的方向,王仲堃的開箱作業系列,透過聲音的發生,遐想尚未啓動的箱內空間,將古怪的樂器本身,藏匿收納於看似可隨身攜帶的旅行箱匣內,開闔之間似乎像是脫離了主人的物件從此有了靈魂一般。

四、「俄羅斯方塊」-創作者Michael Johansson你曾想過俄羅斯方塊可以從掌上游戲搬至現實生活中嗎?傢俱、櫥櫃、置物盒,大大小小的生活雜物都能翻轉起來,挑戰自己排列組合的功力。

▲ Michael Johansson利用二手舊物品創造出藝術品。

來自瑞典的藝術家 Michael Johansson 對於二手舊物有着無法言喻的熱情,平凡物品到他手上,就像是觸動了按鍵,轉個身、換個面,化身爲藝術裝置的一部分。脫離生活場域,熟悉的物品竟陌生了起來,這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正是觸發觀衆想像力的催化劑,讓人尋味再三。

Johansson將來自四面八方的舊物精心排列,帶着不同故事而來的物品成爲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宛如撿拾了流失的光陰,將它靜靜壓縮在這一隅。色彩上Johansson也仔細對應着舊時制煙工廠的漆色,然而流逝的時光帶着回憶的重量,再多的縝密計算依然無法真正消融隱身,反而是更加向前一步,大方地邀請觀衆思索與閱讀。

五、「臺北人,生日快樂!」-創作者白雙全藝術家白雙全,從事攝影、繪畫及概念藝術創作,他的作品是對藝術與生活邊界的幽默遊戲,並以藝術爲媒介串起人與人與城市和自然之間的交流。

▲ 白雙全的手札是他創作不可或缺的物品。

「L手記」是白雙全隨身攜帶的手札,也是他創作的主軸,他將日常生活中心情平靜時腦海裡跳出來的想像記錄下來。這些想像都可能演化成改變世界的不同行動,但它存在的本身,已經悄悄改變藝術家自身。

這次在粉樂町中,白雙全將邀請民衆在自己的生日當天,前來交換記憶,挖掘過往的記憶彼此交換,體驗生命軌跡的分享與流動。

另外白雙全的「臺北人,生日快樂!」訓練了七個記憶考古專員,叫星期一到星期日,每一天在咖啡廳當席,爲當天生日的觀衆發掘,並詳細記錄他們兩年前生日的記憶。他會用兩年前當天的記憶作爲交換。

參與方式: 你是當天的壽星嗎? 歡迎 7月20日~9月14日生日者,生日當天前來與記憶考古員交換藝術家白雙全的當日記憶,每日限額1名,敬請預先至富邦藝術基金會網站報名。活動時間: 每日下午15:00-17:00。(15:00開始,談話過程約爲1-1.5小時)活動地點: 松山文創園區(詳見富邦藝術基金會官網)。

六、「泡泡塔」-創作者邱昭財位在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花園內的泡泡塔是邱昭財的作品,「互動」是邱昭財創作的重要元素,他將人的主動性參與置入進充滿理性語言的機械雕塑中,並融合機智詼諧的幽默語彙,將日常所見,轉化爲充滿童真的遊戲世界。

▲ 每天的泡泡量有限,如果泡泡塔的泡泡用完了,就不要再去轉了。

吹泡泡,小時候的遊戲,輕輕吹氣讓大小泡泡飄飛,伴隨着歡樂的當下片刻,周遭場景跳脫了現實,乍現了關於夢幻、美好的想像。《泡泡塔》是一個吹泡泡機械裝置,經由觀衆互動方能運作,當觀衆旋轉圓盤把手,便能驅動裝置吹送出大大小小的泡泡。這件作品企圖以泡泡來改變現實空間的氛圍,讓觀衆置身於泡泡飄飛時輕盈且美好的夢幻情境中。

▲ 在廁所牆上的「熱帶暴動」。

七、「熱帶暴動」-創作者Cherng x Xue「熱帶暴動」在松山文創園區1號與2號倉庫之間洗手間的外牆上展出,透過彩色與黑白的強烈對比,讓正準備進入廁所的人都能感受到這場藝術風暴。

Cherng臺灣新生代插畫家代表,2012年透過社羣網站一炮而紅,自認是:「一個以馬來貘之姿走跳於網路的怪異人士」,作品皆以黑白線條呈現,喜愛把生活瑣事描述得鉅細靡遺,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Xue本名薛琮憲,在靠海的小村莊長大。從小喜歡畫畫,三歲開始就離不開畫筆,認爲那是一種對世界好奇而開始的動機,着有《Mineral Museum》插畫書。作品時常以動物爲主角,以細膩的線條畫出對生活的觀察。除了繪畫他也參與多項音樂錄影帶製作。

▲由SMOKY創作的柵欄上的「他們用漂亮的糖果打你」。

八、「他們用漂亮的糖果打你」-創作者SMOKYSmoky將他的作品「他們用漂亮的糖果打你」透過水泥漆,畫在松山文創園區1號與2號倉庫之間柵欄上,本名塗皓欽的Smoky,是一個高雄人,擔任插畫家、設計師的工作,作品風格多樣、大膽,現今主要從事動態影像創作,如:蘇打綠《小情歌》、陳珊妮《Nicolas》等。嘗試在設計案方面操作出不同類型視覺風格,在生活裡誇張的實驗各樣極端情緒,多面像的連結自己和日常生活。

2014《粉樂町》有太多的藝術家、藝術作品了,今天就先介紹到這邊,還想要知道有關粉樂町的作品請繼續鎖定《ETtoday旅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