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山手線沒了!內湖輕軌變捷運 成本暴增125億→700億
臺北市內湖交通問題難解,連市長柯文哲都感嘆「沒救了」,再嘗試了公共運輸手段改善無效後,開始把目光放回「市容變更」上,甚至要透過都市計劃重新以交通爲導向規劃。北市府去年拋出輕軌構想,盼打造南北向的「臺北山手線」串連橫向捷運線,如今全案大轉彎;副市長林欽榮12日首度鬆口,考量系統銜接、交通效益,將變成「東側南北向捷運系統」,朝向中運量、地下化發展,成本恐暴增5倍。
爲解決內湖交通問題,北市府決定分階段「動刀」,首先把看上長期壅塞的港墘路。副市長林欽榮今天前往視察,北市新工處於簡報中指出,港墘路由東向西,未來將從現行2線車道,擴增爲3線車道,預計年底完成。
而各關注的內湖交通問題要如何解決?林欽榮表示,內科發展至今變成15萬口工作人口,是當年都市計劃始料未及;交通問題分爲小手術、大手術,先拓寬關鍵瓶頸路段的港墘路,但最關鍵的還是「東側南北向捷運系統」。
林欽榮表示,「東側南北向捷運系統」將串連北市橫向的4條捷運線,北起捷運劍南站、南至捷運動物園站,並朝向中運量、地下化,可行性研究中期報告已出爐,也跟柯市長報告,預計近期就會對外說明。
不過,去年北市府纔對外宣佈,東側南北向串連,將以歐洲流行的輕軌形式呈現,化身「臺北山手線」,除了可以降低財務負擔,也能加速興建。對此,林欽榮則解釋,南環線、北環線已被中央定格爲中運量系統,考量系統銜接、長期投資、跟交通瓶頸效益,因此決定一同把東側南北向的捷運系統提升爲中運量系統。
北市捷運局長張澤雄今天受訪時說明,可行性研究最快明年7月出爐,之後報給交通部覈定。至於新、舊計劃造價差異,張澤雄坦言,地下化當然比較貴,若選擇平面化,挖隧道、車站的錢都可以省下來。
捷運局主秘王偉則表示,使用輕軌系統勢必佔用路面,恐會讓內湖交通更壅塞;至於採用高架模式,有噪音、都市景觀問題;經多方討論,傾向地下化,當然相對耗時,已請顧問公司提出適當評估資料,並研究工法、路線。
▲爲解決內湖交通問題,北市府仍寄望捷運的便利性與運量。(示意圖/記者宋良義攝)
依據去年北市府提出輕軌計劃,起始站爲捷運劍南站至臺北101/世貿站,總長12.25公里;如今「東側南北向捷運系統」南端變成動物園站,並分2階段施工,第1階段依舊爲劍南站至臺北101/世貿站,第2階段才至動物園站,全長約14公里。
據估算,原計劃的輕軌每公里造價約10億,預估全線需125億元;若改地下化捷運,每公里成本暴增到50億元計算,換算下來,造價暴增爲700億元,新舊差異5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