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該不該放假?首席經濟學家認為該從三面向檢討
山陀兒颱風今日中午登陸高雄,高雄市區一早風強雨驟,高雄市民生、復興路口著名的安全帽樹在這次颱風被吹倒,還砸中後方古厝。記者劉學聖/攝影
山陀兒颱風停停走走,南臺灣部分地區放了三天假,北北基桃也放了兩天台風假,引發外界熱議颱風假到底該怎麼放。臺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認爲,可以從三個面向來檢討,他也直言,人民不應該把颱風假看成一種福利,而試圖用民粹去取代科學討論。
李鎮宇表示,每個國家的經濟結構,與要面對的自然災害問題都不同,因此把臺灣應不應該放颱風假,拿來跟日本、南韓、香港比較的意義不大。
對於適合臺灣的三個檢討面向,李鎮宇指出,首先是預報單位的問題。根據「氣象法」,除了軍事和飛航用途外,所有氣象相關預報都須由氣象局發佈,這實際上構成氣象市場的獨佔。他從經濟學理論分析,缺乏競爭的市場通常會導致效率低下,尤其對於氣象局的公務員來說,預測準不準對他們的工作影響不大,反而「避免被責備」纔是重點,這種情況下,氣象局往往傾向高估風險,以避免因颱風警報未及時而被批評。因此他建議引入更多的氣象市場競爭,以提升預測的準確性。
第二是決策成本的內化問題。李鎮宇從「帶薪假」跟「無薪假」這兩種層次來分析,前者以公務員爲首,後者以服務業爲主,他表示,對許多服務業者而言,颱風假實際上是無薪假,例如外送員、股市交易員等。
但對於公務員來說,颱風假通常是帶薪的,這便產生典型的「代理人問題」。李鎮宇認爲,由於做出放假決策的公務員無需承擔經濟損失,他們更傾向於宣佈放假。爲了解決這一問題,對於帶薪休假的公務單位,應考慮要求公務員在臺風假後選擇週末補班或補課,這樣才能將放假決策的成本內化,促使更謹慎的決策。
第三是合理化決策時間點。李鎮宇分析,臺灣現在強制需要在前一天晚上8時決定隔天要不要放假,與其如此不如在上班之前4小時做決定準確度更高。
李鎮宇直言,氣象變數太多,經常三四個小時就會發生顯著的變化,前一天就要縣市長做決策,又要縣市長決策不能犯錯,的確強人所難,並且容易讓民選首長偏好以民意來決定放不放假,所以他認爲,應該要給決策者合理的考量時間,比如四小時前再做決定,例如,9時上班那就是5時決定。傍晚6時的班,下午2時決定。